高中職生八成運動量不足 應培養規律運動習慣

2304
【NOW健康 李宛真/台北報導】
青少年運動
▲102學年台灣學子每週在校運動達到150分鐘的學生,高中職僅21.1%,是所有學制裡最低。

台灣高中職學生,每5人有4人運動量不足,近半數體適能未達中等比例。專家指出,肢體活動能帶動大腦功能,增強專注力、反應力和創造力,同時釋放壓力,幫助學習更有效率,學生應培養規律運動習慣,強化體適能。

為鼓勵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每週累積運動150分鐘以上,體育署自103年起推動「SH150方案(Sport & Health 150)」。今年以高中生為對象,邀請亞洲人氣偶像炎亞綸、插畫新勢力「爽啾貘」人偶擔任運動應援團,共同推廣運動好處,呼籲學生互相鼓勵、一起課間運動。

體育署王漢忠組長根據體育署調查指出,102學年台灣學子每週在校運動達到150分鐘的學生,高中職僅21.1%,是所有學制裡最低,等於每5人中就有4人運動量不足,且有接近半數體適能未達中等比例,運動習慣有待養成。

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鼓勵高中生,趁年輕時多運動,增加肌肉強度,維持骨密度,增加免疫力與抵抗力,預防日後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此外,運動還有穩定情緒,紓緩焦慮的功效。

根據國衛院2011年研究調查顯示,相對於完全不運動的人,只要每週6天快走15分鐘,走完1公里,總死亡率可減少14%,增加平均壽命3年。體育署鼓勵學生每週在校除體育課之外,再多運動150分鐘,學習各種不同的運動項目,強化體適能。

許惠玉提醒,運動前後的正確飲食也很重要,運動前1至2個小時要開始分次補充500至700cc的水份;長時間跑步、重訓、拳擊有氧等高強度的運動之前,則可補充一些醣類,如一小根香蕉、小地瓜、燕麥等,維持運動時血糖及體力。

許惠玉建議,運動後一個半小時內,可多攝取蛋白質及富含纖維及植化素的全穀根莖類或水果,以達到增肌減脂,補充體力,平衡血糖的目的,但需注意熱量不宜過多,避免攝取含糖飲料。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