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歡慢跑的民眾要注意了!復健科醫師提醒,未經規律訓練不宜貿然進行一次性大負擔的運動量,如馬拉松賽,一旦發生運動傷害,應立即就醫治療,若長期運動傷害則易造成慢性勞損。
前中港澄清復健科主任,現任卓立復健科診所院長的卓裕森醫師表示,常見路跑運動傷害包括踝關節、膝關節以及大腿外側的扭拉傷,有的是長期累積而成,也有可能一次重大衝擊所引起,通常是運動量超過體能負荷,傷者大多身體狀態尚未準備好,就展開超過體能負荷的量所造成。
重大運動傷害的高危險族群族為跑者,以及偏好游泳、騎自行車,以及玩三鐵運動者。如不幸發生運動傷害,許多民眾會至骨科或復健科接受物理治療,包括熱療、電療、姿勢矯正以及運動治療。輕微的肌肉受損、扭拉傷藉由物理治療,通常1、2週就能逐漸復原,如果是經年累月的傷害,即為慢性勞損,治療棘手。
慢性勞損為一般所稱的慢性肌腱發炎、慢性韌帶拉傷,由於結構損傷,身體細胞反而出現怠惰性,逐漸停止修復,以致損傷無法完全復原,關節周邊反覆痠痛,此時,難以透過物理治療方式來獲得改善,需要使用震波等進階方法。
卓裕森醫師指出,震波治療原理單純,震波儀的探頭能將震波能量導引到肌肉勞損部位,產生微創作用,微創可鬆動沾粘的組織,促使該部組織釋放生長因子,增加血液循環,重新啟動停滯已久的細胞修復機能,使患部逐漸恢復健康的狀態。
市面上可見的震波儀依探頭能量導引方式,分為聚焦式與擴散式二種。聚焦式震波儀可將所有能量集中於一個焦點上,集中火力在需要治療的部位,產生微創破壞;擴散式震波儀的探頭則以輻射狀將能量導引到患部。
震波探頭的選擇,端看治療部位。通常針對鈣化性發炎,使用聚焦式高能量震波,療效較顯著。針對肌肉緊繃、筋膜發炎等範圍較大的病灶,宜選擇擴散式震波來治療。新式邁氏震波,可同時提供聚焦式與擴散式二種探頭,一台震波儀就能解決全身大多數頑強的疼痛問題。
邁氏震波最常用來治療阿基里斯腱炎、足底筋膜炎、網球肘等運動傷害,療程長短視實際傷害程度而定。一般程度傷害約需治療3至5次,每次間隔1週,每次治療約15分鐘,不需麻藥、打針。施打震波前,皆以檢查用超音波精確定位深度,將震波集中在病灶區,以減少疼痛,使治療過程更舒適。
卓裕森醫師提醒,民眾打完邁氏震波後1、2天,病灶會感覺些許不舒服,類似激烈運動後的肌肉痠痛,這是病灶康復過程的正常現象。建議3天內完全休息,避免拉扯到病灶。病灶治癒後,運動需量力而為,經過規律訓練後才能進行一次性大負擔運動量。接受治療期間,應充分攝取營養,多吃蛋白質食物,有助修復肌肉筋膜,唯有充分的休息與營養,才能降低日後再次受傷的風險。
延伸閱讀
-
復健科醫師教3撇步挑滑鼠! 避免肩頸痛和肌腱炎上身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85原力復健科診所侯鐘堡醫師表示,其實上班族每天要用鍵盤滑鼠4至8小時,算蠻久的,大家一般都會說每天睡覺躺臥的枕頭很重要,那每天使用的鍵盤滑鼠也很重要,建議民眾應選擇適合自己手部大小的滑鼠,才能避免壓迫到正中神經,引起滑鼠手(腕隧道症候群)。另外,看電腦30分鐘可以站起來走一走,定時提醒自己起來換個姿勢,或是去廁所走一走,對長期久坐的姿勢都會有幫忙。 -
年假追劇久坐肩疼、腰痠、手腕痛 3個90度坐姿保健康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34虎年許下新春健康新希望,避免長時間使用3C產品讓身體鬧脾氣!長達9天春節假期,因有防疫顧慮,多數人選擇窩在家,滑手機、追劇就是打發時間的活動。臨床發現,連假過後,肩疼、腰痠、手腕痛的病人會有增加趨勢。 -
6旬婦人腰痛難維持坐姿 喚醒核心肌群改善下背痛問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514吳書毅醫師表示,深層核心是控制我們動作穩定的重要角色,大部分下背痛的病人,最常出現深層核心無力,導致淺層肌群過度出力與緊繃的狀況。紅繩運動目前在歐美已被廣泛使用,經過證實對於肩頸痠痛、50肩、下背痛、駝背 姿勢不良,甚至是腰椎手術之後的病人都有所改善。 -
走路就喘、胸口痛、血壓起伏大? 心臟復健運動可改善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598而想要加強心臟強度,一般人透過運動可改善體能、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攝氧量;攝氧量越高,表示身體在運動期間內可提供肌肉更好的供氧量,也意味運動的能力、耐力越高。但由於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對於心臟病患者有一定的風險,因此,心臟病患者如何控制風險並達成有效訓練,就需要正確的運動處方。 -
籃球場上常見這幾部位出現運動傷害 增生療法加速恢復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918運動傷害的治療方式如超音波、雷射或電療,或是透過物理治療師徒手復健治療,都能改善受傷部位的腫脹發炎,促進血液循環。許承嵐醫師指出,若基本治療與復健效果不佳時,就可進一步考慮使用增生療法,包括高濃度葡萄糖療法或自體血小板增生因子療法,如PRP或PLT搭配超音波導引治療,能幫助組織快速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