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兒童過胖 罹癌與慢性病風險增

2605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
台灣癌症基金會
▲西松國小校長連世傑、台灣癌症基金會副董事長彭汪嘉康及副執行長張家崙醫師,與好食小子代言人一同呼籲父母關注孩子飲食健康。
fiogf49gjkf0d

小時候胖不是胖?醫師表示,學齡兒童肥胖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機會,成年後仍然肥胖,青少年肥胖則有五成到六成的機率繼續肥胖。成年後體重過重,罹患胰臟癌、膀胱癌、口腔癌的風險恐增加。體重超標40%,男性會增加33%罹癌機會,女性則會增加55%罹癌機會。

根據2013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顯示,國小學童高達94.7%每天吃不到5份蔬菜水果,顯見健康飲食教育需再加強。為預防學齡兒童肥胖,台灣癌症基金會於四所國小發起「好食小子」體控示範計畫,將蔬果彩虹579的觀念自校園帶入家庭,希望由教師到學生至家長,形成支持性的健康飲食環境。

預防學齡兒童過胖,應該這樣做。由台灣癌症基金會所提供的「學童一日飲食攝食原則」指出,不同的年齡層,每種類型的食物攝取量並不完全相同。如五榖根莖類,6-9歲建議的份量是每日3碗,而10-12歲則是每日4碗,而油脂類則都建議一日攝食量為2湯匙。

此外,營養師張心怡表示,父母在為孩子準備三餐時,一定要注意六大類食物份量攝取概念,尤其是蔬菜、水果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及豐富的纖維,每日攝取量要足夠。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張家崙醫師說明,台灣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數已達到64萬人,由其男童每3人就有一人體重過重或肥胖。兒童時期肥胖者成年時肥胖機會高,恐增加未來罹患癌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各種慢性疾病風險,對骨骼、呼吸、內分泌以及社交學習上也有影響。

張家崙強調,飲食教育從小紮根有賴校園及家庭的共同配合,多吃蔬果可獲得各種不同的「植化素」,可提供身體對抗疾病的生物效應,具抗癌效果,還可以減少痛風、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中風、肥胖、關節炎及老化等文明病產生。


▲學童一日飲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