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站起來! 爬走順序不打緊觀念正確才重要

14540
【NOW健康 吳孟瑤/綜合報導】
寶寶學走路
▲爬與站的順序,或是爬的時間是否夠長,並不影響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頂多會爬的寶寶,未來肢體動作可能較為協調,家長無須過度執著。(圖/ingimage)

俗話說「七坐八爬十站一歲走路」,因此許多家長認為寶寶應該在1歲前學會走路;但也有家長認為「太早學走路會影響發育,讓寶寶將來腿型不好看」,或是「要先學爬再學站,多爬才會變聰明」等,到底為人父母該如何做,才對寶寶的發育最好呢?

營養均衡發育好 孩子提早走路不奇怪

兒科醫師巫漢盟指出,以前的小孩營養條件沒有現在好,因此才會有「七坐八爬十站一歲走路」這樣的俗諺產生。反觀現代,孩子多半獲得較多且均衡的營養,使得肢體動作發展的年紀逐漸提早,很多小孩在1歲前,便開始慢慢學習走路,這都是正常現象。對於傳統太早學走路會影響發育、導致腿型不佳等看法,家長無須過度擔憂。

一般來說,寶寶通常在4個月後會開始翻身,約6個月大後會開始想爬,7到10個月後,便會陸續出現站與走的動作,至於要能不用攙扶、放開手走,大多數的寶寶能在1歲4個月之前達成。巫漢盟表示,由於現在小孩的發育較好,家長其實不用擔心孩子過早學走路,反而更該擔心過了適當年齡孩子仍不會走路,這可能代表孩子有發展遲緩,或腦部、肌肉張力出問題,建議可去小兒科或兒童復健科就診、釐清原因。

學爬學站無特定順序 建立安全環境更重要

有些家長認為「要先學爬再學站,多爬才會變聰明」,對此巫漢盟解釋,爬其實是孩子學習走路前,過度時期的動作,重點還是在於孩子之後是否能走得好。事實上,爬與站的順序,或是爬的時間是否夠長,並不影響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頂多會爬的寶寶,未來肢體動作可能較為協調,家長無須過度執著。巫漢盟也提醒,家長反而更需注意寶寶學習爬或走時,環境的安全性,像是尖銳的桌角、櫃上易掉落的雜物等,都容易使寶寶碰撞受傷,應格外小心留意。

寶寶2歲前O型腿屬正常 學步車反增腿部負擔

「未先學爬,就直接學走路,長大走路會變內、外八或O型腿嗎?」對此巫漢盟說明,寶寶在成長發育時,通常會出現「鐘擺現象」,指的是孩子剛出生時,由於母親的子宮較小,寶寶在孕中時多蜷曲身體,因此從出生後到2歲前,寶寶多會呈現O型腿;等長到2至4歲,由於此時孩子多半剛學會站或走,因此腿會略呈X型;待長到4至6歲,孩子走路開始較穩時,腿才會再慢慢轉直。另外,如果孩子走路時內八的情況過於明顯、嚴重,有可能與孩子習慣W型的坐姿有關,建議父母可盡量讓孩子改用盤腿坐姿,便能矯正內八問題。

巫漢盟強調,寶寶不論學習爬或走,家長最好都讓其自然發展,不要強迫寶寶硬學,否則可能適得其反、使寶寶受傷。此外,許多家長為了幫助孩子學習走路,會讓孩子使用學步車或螃蟹車,對此醫師表示並不建議,由於此時孩子的身高尚不足,使用學步車時多半會顛著腳尖走路,這樣不只會加重腿的負擔,使O型腿更嚴重,還可能讓寶寶往後都習慣用腳尖走路,影響成長發育。

如果真的想利用輔具來幫助寶寶學習走路,巫漢盟建議,不妨改用可以邊推邊走的助行車,或是直接營造一個安全、可以攙扶的環境,讓寶寶自己去練習。此外,也可給寶寶多補充蛋白質、鈣及維生素D等營養,幫助其肌肉和骨骼發育,發育良好學習走路自然就不再是問題!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