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口長庚腦神經內科系主任吳禹利指出,國內約有13萬名癲癇患者,其中三成為頑固型癲癇,藥物治療效果有限,無法有效控制癲癇發作,成「癲癇重積症」,如遲遲未改善,可能造成腦部不可逆的傷害。
癲癇患者可別再抓寶了!一名20多歲癲癇男性患者原本藥物控制良好,已經在門診「畢業」,無須服藥,但最近迷上寶可夢,只要抓到寶貝,就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原來抓寶成功後,彩球爆裂時發出一道閃光,因此誘發癲癇。
林口長庚腦神經內科系主任吳禹利指出,國內約有13萬名癲癇患者,其中三成為頑固型癲癇,藥物治療效果有限,無法有效控制癲癇發作,成「癲癇重積症」,如遲遲未改善,可能造成腦部不可逆的傷害。
林小姐為典型「癲癇重積症」患者,12歲起出現反覆點頭、短暫意識障礙等症狀,合併全身抽搐,腦波檢查確診為「青少年失神癲癇症」,儘管服藥,但整天失神呆滯,成年後一度住進神經內科加護病房,注射多種抗癲癇藥物、鎮定麻醉劑與生酮飲食,卻仍無法控制病情。
吳禹利表示,「長庚癲癇中心」成立後,積極推動「癲癇精準醫療」,為每位癲癇病人量身打造個人化的醫療照護,包括腦部結構與功能的影像檢查、長程數位影像腦波監測。
藉此,了解腦部結構是否存在先天異常或後天的病灶,同時可鑑別癲癇發作的型態,推定癲癇發作源頭與進行的模式,制訂出最適合的治療計劃,精確的評估療效與預後。
除了「癲癇重積症」之外,特異性癲癇則讓患者吃盡苦頭,林口長庚腦功能暨癲癇科主任林秀娜說明,少部分患者發病過程特殊,如果處於固定特定環境,或受到某些刺激,就可能誘發癲癇。最常見的是麻將癲癇,當有人打麻將時,只要一碰就發作,目前長庚癲癇中心已經收治30多例類似個案,為了避免發作,要求患者絕對不可打麻將。
另外,最近收治一名少見的寶可夢癲癇個案,打開手機抓寶,抓到寶貝時,彩球閃出一道白光,居然就讓他癲癇發作,當場倒地、四肢抽搐。林秀娜提醒癲癇患者,應該避免熬夜、生活正常,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聲光刺激。
延伸閱讀
-
女子頻聞到怪臭味竟是癲癇! 全台每2百人有1人得這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33聞到怪異臭味,竟是癲癇發作!有人突然聞到像是燒焦橡膠的臭味,且只有她聞到;之後竟出現單側臉部與手腳抽搐,嚇到直奔診所就醫。醫師發現她曾經歷嚴重車禍,在經過抗癲癇藥物治療後,症狀不再發生。 -
歌后詹雅雯罹巴金森氏症 醫曝高危險群50歲以上要小心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1406金曲歌后詹雅雯曾提過自己有巴金森氏症,左腦中度萎縮並且在2個月內瘦8公斤。巴金森氏症向來是不少人聽過,卻常與阿茲海默症搞混的疾病。而該疾病是50歲以上相當常見的疾病,看到長輩走路駝背、或有點拖著腳走、容易跌倒等運動障礙,建議要及早就醫,延緩惡化。 -
83歲阿嬤突然中風 及時「動脈取栓」助患者恢復行動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47邱孟祈醫師表示,動脈取栓術是搶救腦中風的重要技術,病人只要在時間內送達醫院,可以將血栓從血管中移除,大幅增加病人預後,有機會可以下床走路、提高生活品質。 -
資深氣象主播李富城坦言輕微失智 盤點失智症10大徵兆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1435李富城現年86歲,他在FB說明因喪偶,加上疫情,生活驟變,自己感到走向憂鬱與自閉,希望能突破並減緩腳步,且出現輕微失智症狀。 -
Omicron入侵大腦害你「腦霧」? 神經內科醫師回答了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761全球COVID-19冠肺炎疫情稍微緩解,但台灣周邊國家的疫情仍在升溫,不可不慎。Omicron雖偏向輕症,但傳染力強,仍不可忽視風險。近期不少人討論感染Omicron的症狀時,提到「腦霧」(Brain fog),內容大致上有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其實早在疫情前,大家都會說「感覺無法專心」、「怎麼這麼健忘」,這就是腦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