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惡性乳癌腦肝肺3處轉移 死亡率倍增

8386
【NOW健康 黃于庭/綜合報導】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一般外科乳癌治療中心主任陳訓徹
▲陳訓徹表示,掌握高惡性轉移性乳癌的危險因子後,即能準確預測病情發展,有助於擬定高惡性乳癌患者的治療策略。
fiogf49gjkf0d

台灣首次公布國人高惡性乳癌預後因子,包括腦肝肺內臟轉移、轉移三處、術後兩年內復發皆為危險因子。而轉移部位關係存活惡性程度,其中由高而低為腦>肝>肺>骨,具危險因子者死亡風險接近2至3倍。

隨醫學進步,乳癌治療趨向個人化治療策略,但臨床上仍有一群易復發且預後差、病程進展快速的高惡性乳癌病患,其對化療反應不佳,整體存活時間相對較短,這就是所謂的高惡性乳癌。

為了辨識哪些危險因子可用來預測乳癌病情發展,林口長庚醫院乳癌團隊透過12年間(2000至2012年)所收治1,763名轉移性乳癌患者,其中1,224位遠端轉移者的臨床診治資料,分析其存活情況,及進一步分析高惡性乳癌的危險因子,預測轉移後2年內死亡風險。

結果發現,包括轉移至腦、肝、肺而引起明顯病徵,轉移部位超過3處,術後兩年內即復發,以及年齡大於70歲、三陰性等,都是影響患者預後及存活的重要危險因子。

林口長庚醫院乳癌團隊發現,超過五成(720人)患者於轉移後的2年之內死亡,依轉移部位分析中位存活時間,以腦轉移者存活最短,平均僅7.5個月,其次為肝轉移(10.8個月)、肋膜轉移(14.1個月)、肺轉移(19.6個月),骨轉移病患(20.9個月)則存活時間較長。

另外,研究團隊長期追蹤6,000多名早期乳癌患者,進而比對其中585名發生復發、轉移患者的預後分析。結果顯示,轉移部位越多則預後越差,與只轉移一處的患者相較,轉移二處者存活期減少將近1年。如轉移至肝臟、肺臟等內臟轉移患者,亦平均少活1年,死亡率高出1.55倍。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一般外科乳癌治療中心主任陳訓徹表示,掌握高惡性轉移性乳癌的危險因子後,即能準確預測病情發展,有助於擬定高惡性乳癌患者的治療策略,加上藥物臨床試驗結果不斷出現重大進展,病友們應積極面對,千萬不要放棄治療與希望。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