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放冰箱不會壞? 七分滿管理防細菌滋生

1852
【NOW健康 黃于庭/台北報導】
冰箱
▲食藥署建議,食材不要採買過量,以免冰箱放了太多,冷卻效果下降,造成微生物孳生。(圖/ingimage)
fiogf49gjkf0d

食材冷凍冷藏,不代表不會腐敗。食藥署提醒民眾,食材不要採買過量,以免冰箱放了太多,冷卻效果下降,造成微生物孳生。此外,生魚片等海鮮生食風險高,最好徹底加熱才食用,以免造成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食品中毒。

歷年統計資料顯示,5至10月是食品中毒的高峰期。由於這段期間台灣環境為高溫多濕的夏季,容易發生食物保存不當,導致各種微生物孳生,而引發食物中毒的情況。

食藥署食品組表示,避免食物中毒,最好養成安全衛生的食物保存習慣。無論是食材購買後還是食物未食用完畢時,都不宜在室溫下放太久,應盡速放入冰箱中冷凍或冷藏,避免細菌孳生、食物腐敗。

不少民眾抱怨,夏天冰箱溫度不夠冷。食藥署建議,購買或料理食材時應控制數量,一次購買太多或煮太多食物,不僅容易造成浪費,也會導致冰箱為了存放過多食材而降低冷卻效果,反而容易讓微生物生長。

冰箱只是靠低溫抑制細菌生長速度,不是代表能永久保鮮,冰箱亦無保持營養素的功能,也不能阻止食物腐敗,最好保持七分滿,千萬不要將冰箱塞滿,保持適當氣流流通。生、熟食物應分層放置,熟食放上層(最好兩天內吃完),熟食食用前確實加熱,生食放下層。

生食食物中毒風險高。食藥署指出,生食來自受污染水域的海鮮水產品,就可能造成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食品中毒,建議食用前需徹底加熱;購買生菜沙拉、涼麵等非熟食的時候,也要注意商家的冷藏溫度是否符合標準。

食藥署提出調理食品5大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徹底加熱」,萬一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時,應儘速就醫,並配合衛生單位調查,以釐清食品中毒發生原因,避免不幸再次發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