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根據衛福部最新資料顯示,國內罹癌人數持續攀升,且癌症多年來蟬聯10大死榜首,雖然從2006年開始,WHO重新定義為「癌症是1種慢性病」,表示癌症是1種可治療、控制,甚至是能夠治癒的疾病,但為什麼有些癌患者卻無法幸運存活下來呢?
癌友營養失衡體重下降 「惡病質」是常見原因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庭醫學科專責營養師洪若樸表示,多數人罹癌後會擔心害怕而睡不好、吃不下,時間久了,營養不良便逐漸消瘦;化放療雖能清除癌細胞,但會影響唾液分泌,讓味覺變差、食慾不佳,還會破壞口腔黏膜,吞嚥食物時會感覺卡卡的,導致患者不願意進食,甚至影響腸胃道功能,造成營養吸收力降低。坊間甚至有傳言:「吃太營養會養胖癌細胞」,所以要透過少吃去餓死癌細胞。
洪若樸進一步說明,這幾種因素形成了所謂的「惡病質」,症狀包括厭食、體重減輕、貧血和消瘦憔悴等,根據統計發現,大約有5至8成的癌症病患有「惡病質」,是癌症病患營養失衡及體重下降的常見原因。另外,國外有研究指出,有高達8成的癌症患者,常因營養失調被迫中止治療,另有4成的癌症病患,最終是因營養不良而失去生命。
補充適當營養 避免產生癌症惡病質
當癌症病情進展到一定程度時,營養不良是相當普遍的現象。不過,只要體重下降5%,治療耐受力就會變差,同時會增加術後併發症的機率,造成存活率下降,所以,避免產生惡病質對癌症患者相當重要。
洪若樸多年前罹患乳癌,因為本身就有營養專業背景,從得知罹癌就更注意飲食營養補充,為身體打好基礎;在術前1周便開始吃優質蛋白質營養補充品,增加熱量和抵抗力面對手術;長達12個小時的手術之後,也馬上補充營養補充品和均衡飲食,隔天馬上恢復體力,比起鄰床同時開刀的病友,她顯得特別有元氣。
不只高蛋白飲食 也要有足夠的熱量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患者最好以營養均衡多樣化飲食為佳,但優質蛋白質攝取量要比罹癌前增50%,因為優質蛋白質飲食有助促進肌肉合成,可維持體重及肌肉量,熱量需求每天要多增加20%,每天每公斤體重至少25至30大卡。
洪若樸指出,根據《2017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營養指南》,癌症患者除了熱量與優質蛋白質要足夠外,還要補充能幫助抗發炎的營養素,像是N-3脂肪酸、藻油、魚油等。若治療期間攝取的營養足夠,不但能維持體重,也較可承受治療副作用,同時能減少感染風險、加速傷口癒合及促進復原等好處。
選擇營養補充品 掌握3要領
1.選擇品牌大廠:品牌等於選擇保障,研究開發、原料來源、臨床實證等層層把關,較有保障。可選擇國內知名營養品領導品牌,產品都須經過衛生福利部核准,消費者在選擇上更安心。
2.特別成份要有足夠劑量:營養補充品不是藥品,無法在短時間內產生效果,針對特別的成份,如藻油、魚油含EPA、DHA,要有足量添加劑量才能提供幫助;此外,營養補充品的原則,要能滿足患者對於熱量與蛋白的需求。
3.要有相關認證及詳細標示:包裝註明詳細品名、內容物、成分表、製造日期、保存期限及公司聯絡電話等資料,選擇「真正台灣臨床實證」且有完善的售後服務及專業諮詢,確保品質保證。此外,外包裝上有清楚標示,如:衛福部核准、腫瘤癌症適用等。
最後,洪若樸強調,不少癌症患者迷信飢餓療法,就是說可以透過不要吃得太營養等方式去餓死癌細胞,以免癌細胞容易變大。由上所知,營養攝取不足形成惡病質,反而會造成營養不良,更容易導致體重減輕、體力變差,嚴重甚至會死亡,因此,千萬不要誤信傳言。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友營養危機恐成治療破口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補體素40年優蛋白領導品牌 聽見癌友營養補給需求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