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辰蘊如/嘉義報導】南韓暢銷書《我想死,但我想吃辣年糕》作家白世熙於113年10月驟逝,享年35歲。這位用文字撫慰無數憂鬱症患者的作家,在生命最後仍遺愛人間,因她生前簽署的器官捐贈同意書,讓她的心臟、肺臟、肝臟及雙側腎臟成功移植給5位等待重生的病患。根據韓國器官組織捐贈院的聲明,白世熙於114年10月16日在國民健康保險一山醫院被判定腦死後完成捐贈,她的大愛不僅透過文字延續,更以最實際的方式拯救了5個家庭。
一位捐贈者最多可拯救8個人的生命! 器官捐贈現況處於供需嚴重失衡
器官捐贈是全球醫療體系的重大挑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3年報告,全球每年約150萬人需要器官移植,但實際完成的僅約15萬例,供需比例達1:10。美國器官共享網絡(UNOS)數據顯示,美國有超過10萬人在等候名單上,平均每天有17人因等不到器官而離世。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移植中心尹文耀主任表示,一位捐贈者最多可拯救8個人的生命,並透過組織捐贈改善超過75人的生活品質。
器官捐贈不會影響遺體外觀 一份療癒無數心靈的最後禮物讓愛延續生命
從醫學角度來看,器官捐贈有嚴格的醫療與法律程序保障。腦死判定必須由兩位與移植團隊無關的專科醫師獨立確認,確保過程公正。尹文耀主任指出,現代醫學技術讓心臟移植5年存活率達75%,腎臟移植更高達90%以上。
尹文耀主任澄清常見迷思是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不會影響急救醫療,醫護人員的首要任務永遠是搶救生命,器官捐贈不會影響遺體外觀,更不會「縮水」醫療必要的急救流程及品質,恪守不放棄病人任何的一線希望;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即使在手術後亦會妥善縫合,確保病人尊嚴。
若民眾有意願成為器官捐贈者,可透過換發身分證或駕照時勾選、上器官捐贈組織官網註冊,或隨身攜帶捐贈卡,並將意願告知家人,因為實際捐贈仍需家屬同意。讓我們用愛延續生命,將希望傳遞給更多等待重生的家庭。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近視是一種疾病!醫籲兒童近視及早控制 避免高度近視
▸啟動棕色脂肪代謝力 燃燒熱量、控制體重改善血糖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