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吳思奕/台北報導】隨著現代生活型態的改變,第2型糖尿病與脂肪肝的發生率逐年攀升,成為威脅台灣民眾健康的隱憂。臨床上常見第2型糖尿病患者同時合併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情況,且脂肪肝發生機率明顯高於非糖尿病患者。雖然患有脂肪肝的民眾不在少數,但由於普遍對其認知不足,導致多數人不將脂肪肝視為健康問題,進而忽略其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影響。
脂肪肝導致肝功能異常 長期未治恐變肝癌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顯示,有研究指出,台灣的脂肪肝盛行率約為33.3%,而在亞洲地區,每1,000例脂肪肝患者中,約有5.3例會因脂肪肝相關問題於1年內死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楊江奕說,脂肪肝發生的主要原因是肝細胞內堆積太多三酸甘油脂形成的油泡,跟胰島素阻抗性(肥胖)有關係。正因如此,第2型糖尿病患者同時又有脂肪肝的機率可高達5至7成,肥胖患者的比例更高。
由於脂肪肝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若肝功能長期異常,可能會進一步引發肝硬化或肝癌。有些個案顯示,即使沒有肝硬化,脂肪肝也可能直接引發肝癌。在國家積極推動B型及C型病毒性肝炎篩檢與防治的背景下,因脂肪肝導致肝癌的比重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目前約有20%的肝癌病例與脂肪肝相關,民眾絕對不可輕忽。
調整生活型態是關鍵 運動、飲食、血糖控制多管齊下
在治療方面,若糖尿病患者能適度減重並有效控制血糖,可以減少脂肪性肝炎發炎的情形。部分藥物,如:腸泌素或更新型的雙重腸泌素藥物,因具有顯著的體重降低效果,對於改善脂肪肝有正面的幫助,但這類藥物目前在醫界仍尚未被正式核准用於治療脂肪肝。另外,楊江奕指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2024年核准了Resmetirom用於治療患有中度至晚期肝纖維化的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為此類病患帶來新的治療選擇。至於較嚴重的脂肪肝患者,建議應該持續於門診追蹤檢查並積極接受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脂肪肝的發生或幫助改善已有的脂肪肝,建議民眾維持適度的運動習慣,減少高熱量食物攝取,以降低體脂肪比例。楊江奕說,如果能做到上述的生活型態,不單單能改善脂肪肝,其他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相關問題也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此外,要提醒的是,由於第2型糖尿病患者經常伴隨有肥胖問題,罹患脂肪肝的風險更高,如能控制飲食、改善肥胖,不僅能改善血糖、血脂肪問題,脂肪肝也能一併改善,一舉數得。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子宮手術後擔心會影響受孕? 選擇適當的手術方式及防沾黏醫材是重要措施
▸你「左流右新」了嗎? 秋冬及早接種疫苗防病毒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