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辰蘊如/台中報導】隨著台灣生育率持續下滑,2024年新生兒數創歷史新低,越來越多女性開始關注生育保存議題。近年來,隨著玻璃化冷凍技術的進步,讓凍卵成功率大幅提升,為現代女性的生涯規劃提供更多彈性。
生育時鐘滴答響 現實考量拉鋸戰
光田綜合醫院婦產部吳成玄醫師指出,女性生育力與年齡的關係密不可分,這場與時間的競賽往往讓現代女性陷入兩難。醫學研究明確指出,女性的生育黃金期落在25至35歲,此時卵子品質最佳且自然受孕機率最高,然而35歲後卵巢功能開始衰退,38歲後更是急遽下降;女性30歲以前,每個月經週期的成功懷孕機率約有25%至30%,30至35歲約有15%至20%,而36至40歲則僅剩10%。
隨著現代社會晚婚趨勢,許多女性因職場發展、經濟考量或尚未找到合適伴侶等因素,無法在理想年齡完成生育。吳成玄醫師表示,凍卵技術的出現,正是為了打破這個生理限制,讓女性能在卵子品質最佳的階段預先保存,待時機成熟再做生育決定,不僅是醫學突破亦是女性自主權的延伸。
誰需要考慮凍卵? 最佳時機怎麼抓?
吳成玄醫師建議最適合凍卵的年齡為30至35歲,這個階段的卵子品質仍佳,且數量相對充足。特別是未來有生育規劃的癌症患者,在化療前保存生育力也非常重要;有卵巢早衰或相關家族病史者,提早凍卵可降低不孕風險;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也因疾病可能影響卵巢功能,建議及早評估;此外,計劃長期海外工作或30歲以上未有明確生育時程的職業女性,都是凍卵的潜在受益者。
關於凍卵數量,年齡扮演關鍵角色,吳成玄醫師根據臨床經驗建議,若希望達到70%的懷孕成功率,35歲約需10顆卵子、38歲需20顆、40歲則需35顆以上。這個數字背後的科學原理在於,隨著年齡增長,不僅卵子數量減少,品質也會下降,染色體異常風險提高,因此需要更多卵子來確保成功率。年輕卵子的優勢明顯,即使數量較少也有較高成功率。
從評估到保存 完整凍卵療程
吳成玄醫師解釋,凍卵療程約需2週時間,整個過程可分為3個重要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專業考量和注意事項。
▸階段1:療程首先從AMH檢測開始,這項血液檢查能評估卵巢功能與卵子庫存量,而AMH值雖然反映卵子數量,但不代表品質好壞。
▸階段2:接著進入排卵誘導階段,於月經週期第2至3天開始施打排卵針劑,目的是誘導多顆卵泡同時發育。
▸階段3:此過程會進行2至3次超音波監測,密切追蹤卵泡生長狀況。 吳成玄醫師表示,現代化的長效型排卵針技術讓療程更人性化,可減少打針頻率,對害怕打針的女性是一大福音。
取卵手術則是療程的關鍵時刻,約在第11至14天安排進行;手術在全身麻醉下執行,約需15至20分鐘完成。術前需禁食禁水,術後則需特別注意恢復期的照護,包括大量補充水分、攝取高蛋白食物,並避免激烈運動直到下次月經來潮。吳成玄醫師提醒,目前醫療皆已有尖端冷凍技術確保卵子品質,玻璃化冷凍保存是目前最先進的技術突破,能將卵子在極短時間內降至零下196度的液態氮環境,避免冰晶形成對細胞造成的損傷。
「優質的胚胎實驗室必須配備24小時監控系統,確保儲存環境的溫度、濕度和液態氮含量始終維持在最佳狀態,解凍存活率才可達96%以上」,吳成玄醫師強調,凍卵技術不僅是醫學進步的表現,更是現代女性掌握生育自主權的重要工具,讓生涯規劃不再受限於生理時鐘的壓力。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心肌梗塞症狀不僅只是胸痛 肩痛、噁心都是可能的徵兆
▸2025/9/20(六)免費健康講座線上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