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上週新增166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25例本土病例死亡,新冠重症、死亡等個案人數雙創新高,其中年紀最輕的死亡個案為30多歲男性,原先身體健康,5月下旬因喉嚨痛、全身痠痛而就醫,兩度收治加護病房,不幸於併發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
新冠高峰提早報到 預估至7月27日至8月2日那週後脫離流行期
上週新冠門急診就醫人數為7萬182人次,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國內新冠疫情上升幅度趨緩,雖是連續9週上升,但與上週相較,增幅僅9.3%,明顯趨緩,觀察這波疫情已提前在上週達高峰,流行期可能比原本預估日期提早1到2週結束。
上週就診人次7萬多,較原先預估11至12萬人次,減少4成,且各年齡層增幅均呈趨緩態勢,值得注意的是「10至19歲」染疫人數甚至反轉下降,降幅8.7%。端午連假過後,並未湧現新冠就診潮,羅一鈞指出,民眾做好個人防疫,戴口罩、打疫苗,讓疫情快速收斂。
原本預計流行期為5月底到8月9日,讓171萬人次染疫,羅一鈞說明,高峰提早報到,並且流行期預計縮短至8月2日,染疫總人次則下修至42萬。流行期預估到7月27日至8月2日那週,之後便脫離流行期。
新冠重症、死亡高峰仍未到來 要比輕症就醫的高峰約晚2至3週
令人擔憂的是,新冠重症、死亡高峰仍未到來,羅一鈞強調,通常重症、死亡的高峰期要比輕症就醫的高峰約晚個2到3個禮拜,上週新增166例重症個案、25例死亡個案,均為今年單週新高。在重症和死亡個案中,以65歲以上長者為主,約9成未接種本季新冠疫苗。
上週最年輕死亡個案為30多歲男性,本身沒有潛在疾病,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個案從沒打過任何一劑新冠疫苗,5月下旬出現喉嚨痛、全身痠痛,持續7天,期間在家中做了新冠快篩,結果為陽性,到大醫院就診時,醫師懷疑為心肌炎,被收治加護病房,後續因個人因素而出院,返家休養。
不料,該個案出院返家後,症狀持續惡化,3天後再次到急診,同樣被收治住院,醫師發現,患者精神狀態改變,意識模糊,確診為新冠感染併發腦炎,使用呼吸器,並轉至加護病房。但病情險峻,併發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給予抗病毒藥物、單株抗體治療,仍然不樂觀,不幸於6月上旬過世,死因為新冠感染併發重症、腦膜腦炎。
# 首圖來源/疾管署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失效別放棄 精準治療新觀念助延命
▸肥胖、負重恐傷脊椎引發「神經根疼痛」 醫揭治療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