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曉彤/台北報導】疾管署公布,今年累積22例本土副傷寒確定病例,創10年新高,部分個案是因生食或食用未充分煮熟的食物而染病,其中以烤蚵、生蠔、生蝦、生魚片及生干貝等風險較高。為此,啟動專案調查,分析比對菌株,並針對個案進行詳細疫調,釐清感染源。
▲疾管署說明什麼是副傷寒。(圖/疾管署提供)
目前副傷寒累計23例 以10月份發生案例最多
副傷寒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是由副傷寒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食用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或尿液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傳播,潛伏期通常為1至10天,可傳染期為1至2週,常見症狀為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腹痛、腹瀉、相對性心搏過緩或軀幹出現紅疹等。
疾管署資料顯示,今年截至11月27日止,副傷寒確定病例累計23例,分別為22例本土及1例印尼境外移入病例。本土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15例(68%),女性7例(32%),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以20至29歲為多(50%),居住地分布於11縣市,發病時間分散於各月份,其中以10月份8例為最多。
疾管署提醒,民眾應注意飲食及手部清潔,避免生飲生食,食物須經過充分加熱煮熟後才可食用,烹調及製備過程亦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應飲用煮沸後的水或瓶裝礦泉水;飯前、便後、處理食物前或更換尿片後,應正確使用肥皂及清水澈底清潔雙手,以有效防範。
▲副傷寒預防方式,疾管署呼籲民眾,避免生飲生食。(圖/疾管署提供)
提早預防黴漿菌 12大摘問1次看
此外,大陸地區幼兒感染黴漿菌人數激增,開業小兒科醫師、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感染黴漿菌之後,並不難治療,只要投以抗生素。令人擔心的是,中國大陸地區黴漿菌恐怕已對紅黴素產生抗藥性,今年春節之前,眾多民眾返台,可能將抗藥性染黴漿帶進台灣。
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以往每4年就會爆發1次黴漿菌大流行,算算這次流行期即將到來,國內在明年春節恐有一波新疫情。為此,疾管署整理出「黴漿菌12大QA」,分析其特性以及好發族群、染病症狀:
▸ Q1:肺炎黴漿菌有什麼特性?
答:肺炎黴漿菌是目前發現最小且可自行複製的病原體,和一般細菌不同的是,它沒有細胞壁,許多常見的抗生素對它無效。
▸ Q2:肺炎黴漿菌是如何傳染的?
答:肺炎黴漿菌可經由人傳人傳播,藉由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
▸ Q3:肺炎黴漿菌感染症的潛伏期有多長?
答:約1至4週。
▸ Q4:感染肺炎黴漿菌會有什麼症狀?
答:最常見的疾病型態為支氣管炎,特別是孩童,常見的症狀為喉嚨痛、倦怠、發燒及長達數週甚至數月的咳嗽。估計約有10%的人會得到肺炎,常見的症狀為黏液痰、發燒和發冷、呼吸困難、胸痛及倦怠。小於5歲的孩童感染時發燒較少見,但可能會有喘嗚(wheezing)、嘔吐或腹瀉等症狀。
▸ Q5:黴漿菌肺炎和一般的肺炎有什麼不一樣?
答:肺炎黴漿菌造成的肺炎和一般的肺炎不一樣,通常症狀較輕微但持續較久,所以又稱為「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
▸ Q6:感染肺炎黴漿菌有什麼併發症?
答:少數病人會有嚴重肺炎、氣喘發作、腦炎、溶血性貧血、腎功能異常及皮膚疾病(史蒂芬強生症候群、多形性紅斑、毒性表皮溶解症)等嚴重併發症。
▸ Q7:哪些族群是感染肺炎黴漿菌的高風險族群?
答:感染常見於年輕人及學齡兒童。家戶內的傳播最常見,於學校、大學宿舍、軍隊、護理之家及醫院等場所生活或工作的人感染風險較高。
▸ Q8:感染肺炎黴漿菌要怎麼治療?
答:多數感染者可自行痊癒,然而,若發展為肺炎,醫師通常會開立抗生素治療。一般建議的首選治療藥物為巨環類抗生素(macrolides),替代性藥物為氟喹諾酮類(fluoroquinolones)抗生素或四環黴素類(tetracyclines)抗生素。然而近來各國研究顯示肺炎黴漿菌對巨環類抗生素的抗藥性有增加的情形,治療的困難度隨之上升,故建議對於疑似感染肺炎黴漿菌之病患如須使用抗生素,請考量其年齡與臨床表徵嚴重度,並參考國內外臨床指引進行治療。
▸ Q9:肺炎黴漿菌治療用藥可否自行停藥?
答:應遵照醫囑完成抗生素療程,以減緩抗藥性之產生。
▸ Q10:如何預防感染肺炎黴漿菌?
答:如有呼吸道症狀(尤其是咳嗽)時須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蓋住口鼻並立即丟棄,若無紙巾可改以上臂或手肘代替,切勿直接用手;平時落實用肥皂勤洗手且至少搓揉20秒,沒有水時,可改以乾洗手液代替。
▸ Q11:是否有疫苗可預防感染肺炎黴漿菌?
答: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
▸ Q12:感染過肺炎黴漿菌之後 ,有沒有免疫力?以後會不會復發?
答:感染過肺炎黴漿菌不會產生終生免疫力,未來有可能會再次感染。
核稿編輯:陳珍妮
更多NOW健康報導
▸淚流不止是愛哭鬼? 眼科醫師曝乾眼症也會讓你流眼淚
▸南投民眾烹煮食用河豚1人中毒死亡 河豚毒素不容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