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抽查18件進口醬料 酸類及酯類防腐劑含量均合格

1997
陳郁茹 報導
消基會抽查18件進口醬料 酸類及酯類防腐劑含量均合格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挑出市面上18件進口調味醬進行抽測,發現標示及防腐劑含量均符合規定。(圖/消基會提供)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台灣飲食種類相當多元化,民眾對各國的料理接受度也高,所以許多地方都有提供異國料理,無論是酸、辣、香或甜等不同口味皆受到消費者的喜愛。而超市的 「調味醬」區中,除了常見的沙茶醬、辣椒醬外,也有不少種類的進口「調味醬」,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特別挑出18件進口調味醬進行抽測,發現標示及防腐劑含量均符合規定。


44種進口調味料退運因素 皆為防腐劑不合格


消基會在2022年6月底至7月中旬間於大台北地區的量販店、超市、福利中心、雜貨店及網路等地購買了18件樣品,其中有6件魚露、5件辣椒醬、2件蝦醬、2件叻沙醬及3件其他類。若檢視產地,有3件為台灣生產,其餘15件都為進口,分別有8件來自泰國,3件來自越南、2件來自印尼、1件來自中國大陸、1件來自菲律賓。


消基會表示,本次檢測的18件樣品,標示及防腐劑含量都符合規定。參考各縣市政府衛生局今年度至今(9月底前)公布,針對不同食品進行防腐劑檢測結果發現,僅有5件樣品不符合規定,分別為1件韓式年糕(檢出過量己二烯酸)、1件鳳梨餅(檢出不得使用的去水醋酸)、1件菜脯(檢出過量苯甲酸)、1件榨菜(檢出過量苯甲酸)及2件酸菜(檢出過量苯甲酸);而截至今年9月底的邊境檢驗結果發布中,有44種樣品都是因防腐劑不合格而遭到退運,其中就有16種為醬料或調味料類商品。


人工防腐劑有標準限制 人體攝取過多恐有不適 


防腐劑的種類可分為「天然」及「人工」2種,天然食物像是大蒜、辣椒、酒及醋等,有些具有抑制某些菌種生長的效果,而鹽和糖的加入,則降低水活性,使得細菌等微生物無法生存。常見的「人工」防腐劑有苯甲酸、己二烯酸、對羥苯甲酸酯類等。其中苯甲酸和己二烯酸對於偏酸性的食物能良好的抑制微生物生長,且某些莓果類植物如藍莓、蔓越莓等也含有自然產生的微量苯甲酸。


依據衛福部訂定的《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辣椒醬及其他調味醬」僅可以用「己二烯酸」及「苯甲酸」2種防腐劑,其限量也都為1.0公克/公斤。而人體攝取苯甲酸後,會在肝臟中代謝且快速地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己二烯酸進入人體後會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但若攝取過量仍可能刺激腸胃道不舒服,引發噁心、嘔吐、肚子痛等症狀,過量的苯甲酸還會引發皮膚蕁麻疹、氣喘等過敏反應。


另外,消基會說明,本次測試的調味醬不屬於酸性(酸鹼值小於4.6以下)食品,但其水活性可能低,因此可以使用一般殺菌,而非嚴格的「罐頭商業滅菌」,因為依《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範,「罐頭一律禁止使用防腐劑,但因原料加工或製造技術關係,必須加入防腐劑者,應事先申請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核准後,始得使用」。此外,有些商品都會特別標示「無添加防腐劑」,檢視本次有2件樣品有標示「純天然無任何添加」或「無任何防腐劑」,也未檢出防腐劑。


購買醬料務必檢視標示 遵循保存要件避免變質


關於消費者在選購進口醬料時,消基會建議民眾3件事:


▸1.消費者購買時,務必檢視標示。除了標示完整外,尤須注意內容物標示,除了要依其含量多寡標示外,若含有甜味劑、抗氧化劑及防腐劑,都要標示功能性名稱及品名。


▸2.購買調味醬,應依製造商設定保存條件來儲存,例如瓶身標示開封後請冷藏,若無法於短時間內食用完畢,則需要冷藏。特別是醬料需要經常開關,最好使用乾燥的湯勺挖取,用完記得旋緊蓋子,才能防止細菌、水氣入侵產生質變。此外也應考量使用量,避免浪費,開封後應儘快使用完畢,以維持衛生、安全與新鮮。


▸3.調味醬確實為料理增添許多風味,但因含有鹽及食品添加物,容易攝取過多鈉而造成腎臟的負擔,特別是魚露。檢視本次樣品的營養標示,每茶匙(5毫升)的鈉含量約為180至550毫克之間。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特別是有高血壓家族史的消費者,更需適當控制每日鈉攝取量,以免對健康造成負擔。


更多NOW健康報導
▸食物吃不完放電鍋保溫隔天再吃? 毒物科醫師打破迷思
▸大腸癌難發現!7大特徵助判斷 網友:定期檢查最靠譜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