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志遠/台南報導】檢驗醫學在現代醫學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肩負臨床診斷效率和準確性的關鍵,尤其面對變化多端的感染症,更需要以最短時間協助臨床醫師確定致病原。而檢體從採集、運送至實驗室,到培養、細菌鑑定、完成抗微生物製劑感受性試驗及發出完整報告的微生物檢驗流程,是一連串複雜又費時的流程。為大幅提升檢驗效能,加快黃金治療速度,成大醫院引進了具備24小時上機優勢的「微生物檢驗自動化設備與影像掃描系統」,於7月架設完成,預計9月正式上線。
智慧醫療改善重複性工作 讓病人可獲得妥善照顧
成大醫院院長沈孟儒全力投入智慧醫療的發展,打造AI智能化,醫事檢驗環境為其中重要一環。他表示,融合人工智慧的醫療技術,可大幅改善耗能、耗時的重複性工作,有助於減少臨床工作量、降低人為誤判機會;藉由AI智能科技導入,讓微生物實驗室檢驗鑑定功能大幅進化,讓病患在黃金時期內得到妥善治療,打造優質醫療服務與安全環境,落實「以病患為中心」的醫療目標。
▲成大醫院引進BD微生物檢驗自動化設備與影像掃描系統,大幅提升檢驗效能。(圖/成大醫院提供)
微生物檢驗自動化 可簡化訓練提升效率
傳統微生物檢驗流程耗費人力,完整的人員訓練時間也隨之拉長。執行此次實驗室升級的成大醫院病理部組長蔡佩芳表示,啟用自動化系統後,檢驗時效及檢驗品質皆因標準化檢體接種程序而有所提升。相較於傳統微生物繁複手工作業,自動化儀器操作模式簡單且易上手,可縮短醫檢師訓練時間及簡化訓練內容,達到不間斷上機效能、縮短報告時間、及提升病患安全。
▲ 成大醫院打造AI智能實驗室、邁向感染症精準醫療!(左起:病理部蕭振仁主任、柯文謙副院長、病理部蔡弘文副主任)(圖/成大醫院提供)
蔡佩芳指出,藉由設備中類似立體停車場的培養皿儲存溫箱與影像掃描系統,醫檢師可透過遠端影像觀察菌落生長,解決傳統培養皿無法久置而難以留存影像。這些影像可做為教學及研究資源,可與醫檢師、實習學生或臨床醫師共享,進行醫學教育、臨床討論或研究素材;尤其是罕見菌株,藉由影像留存機制,進行經驗傳承,強化醫檢師微生物專業素養。
透過AI智能科技 加速醫院智慧醫療轉型
成大醫院副院長柯文謙指出,成大醫院透過AI智能科技,全面改造實驗室計畫已籌備多時,COVID-19疫情帶給全球醫療嚴峻考驗,面對疫情後新常態和未來新興感染症風險,「微生物檢驗自動化設備與影像掃描系統」能加速醫院智慧醫療轉型與應用,落實社會責任與使命。
更多NOW健康報導
▸30歲高管輕忽三高竟釀肝癌! 「肝包油」恐增肝癌風險
▸新冠疫情以來癌篩人數少近120萬人 國健署籲5癌篩檢
延伸閱讀
-
利用AI篩選!患者做癌症檢查 可縮短1小時內拿到報告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361病人DNA中的生物標記物可以精準地標示出癌症或是其他疾病的亞型,更能有效的為檢測與治療開啟一條康莊大道。但是,通過基因組篩選來尋找這些生物標記物是一個艱鉅的過程,需要靠額外的測試或基因定序來完成。 -
AI判斷腦出血只要30秒!準確度9成5 獲多國FDA認證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676這項AI產品主要運用於醫療影像中的電腦斷層(簡稱CT),它可在短短30秒內以95%的準確率偵測腦出血、其他腦部異常,可以快速應對急診室的緊急狀況、降低醫學中心病人候診的時間、補足區域醫院非專科醫師與專科醫師的差距等,其產品除了通過美國FDA,還有台灣、日本、東南亞等多國的FDA,可謂「國內影像AI的急先鋒」。 -
要讓醫院接受AI新科技 產品設計需以「人本」概念出發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396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在「數位健康產業發展關鍵趨勢論壇」上表示,在開發產品時最重要的是,要以人為本,讓產品對病人、醫師、醫院3者產生價值,才有機會談到下一步的動作。 -
疫情加速數位醫療轉型 ICT智慧醫院成為趨勢指日可待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436華碩全球副總裁張權德表示,疫情是醫療界很大的挑戰,不過它卻讓遠距醫療、人工智慧醫療、個人化醫療更蓬勃發展,加速數位醫療的轉型,未來ICT智慧醫院已是不可逆的方向。 -
台大與廣達打造智慧醫療 運算效能等同8千台電競桌機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564電腦運算能力愈來愈強,除了成為軍武必勝的關鍵之外,也大幅提高「智慧醫療」的可能性、可盡興。廣達電腦所捐贈台大「人工智慧運算使用專區」舉辦揭牌儀式,宣布正式啟用,希望將智慧醫療打造成台灣第2座護國神山,大幅提高醫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