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7)日邀請衛福部防疫醫師陳婉青說明猴痘的衛教知識。陳婉青提醒,近期法國出現首例小學生感染猴痘,顯示幼童感染猴痘需格外小心,特別是免疫功能低下的幼童。
猴痘潛伏期短 採支持性療法
猴痘屬於人畜共通病毒,感染潛伏期約有5到21天,但通常是6到13天;症狀有發燒、畏寒、出汗頭痛、極度倦怠與皮疹等。發燒1到3天後會有皮膚病灶、多是從臉部開始蔓延到四肢。症狀可能持續14到21天。
▲猴痘主要透過病患的呼吸道分泌物等方式傳染,飛沫傳染需較長時間且近距離才會發生。(圖/疾管署提供)
傳染方式有接觸感染,例如接觸到帶病毒的動物,或是病患的呼吸道分泌物、受傷的皮膚或黏膜,與相關汙染物;另有可能透過飛沫傳染,但這需在長時間共處才可能感染。
在疫苗部分,國際都不建議大規模接種,僅建議高暴露風險職業,如實驗室人員;與高感染密切接觸者,如照顧者或醫護。且陳婉青提到,多數人感染後症狀輕微,可透過輸液治療、維持營養等支持性療法降低併發症。且藥物相當多,但這類藥物僅能使用於免疫力低下病患。 預防方法有:前往流行地區,避免宿主動物,所有食物需煮熟、避免與病患接觸,醫護須備妥防護裝備,有症狀需就醫。
▲疾管署提供猴痘的預防方法。(圖/疾管署提供)
第3代疫苗與藥物採購中 有發生重大事件才會搬出首代疫苗
針對抗猴痘藥物與疫苗整備,指揮中心發言人說明,目前需與藥商作採購的詢問,目前都還在討論,只是提醒大家,感染者不一定要服用。「目前主要採購天花第3代疫苗,與許多人打過的第1代疫苗不同的是,第1代副作用極大。未來如發生天花恐怖事件,才需要把戰備的第一代疫苗拿出來。第三代的疫苗副作用低,僅用於醫護人員、實驗室人員以及接觸者才可做接觸後暴露之預防使用。
你有打過猴痘疫苗嗎? 秀出你的左手臂三角肌
莊人祥表示,台灣在1979年之前,不少民眾打過俗稱牛痘的天花疫苗;研究顯示該疫苗對於猴痘,具有85%保護力,但「我打這麼久,保護力有沒有85%,就是個問號。」
另外有不少人不會分辨卡介苗與天花的疤痕,疾管署說明:曾接種牛痘的手臂,應當有較大的痘疤,多呈現輻射狀,大多數有2痘疤,也有接種在大腿外側的。另外,卡介苗疤多在左上臂三角肌中央,疤痕較小。
▲疾管署說明卡介苗的接種痕跡。(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提供接種過牛痘疫苗的疤痕樣態。(圖/疾管署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廚師嗅覺異常非新冠引起 頑固型鼻竇炎新療法重拾嗅覺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
延伸閱讀
-
BNT幼兒疫苗打滿3劑可能到12月 王必勝籲先打莫德納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4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10)日表示,預期在8月底開始新疫情,指揮中心提醒落實防疫,依照指揮中心建議接種疫苗,現行規定須持續遵守,且需要保護高齡幼兒等脆弱族群,避免感染,相關防護措施都很重要。 -
猴痘傳染過度強調同性性行為 專家:恐汙名同志社群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235WHO在說明猴痘傳染途徑時,強調「男男間的性行為」,男同志社群擔憂在HIV以後,再次受到不公平的汙名。 -
揭BNT莫德不混打原因!年齡4跨5歲怎麼辦?莊人祥回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69輝瑞BNT幼兒疫苗用於6個月到5歲幼兒接種,並且訂出各劑間隔時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國際間沒有混打研究,ACIP僅建議用同樣的疫苗廠牌完成應接種劑次。 -
隱形殺手!疫苗接種後肺栓塞比例增 青壯年族群為多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290新冠病毒疫情爆發迄今已2年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楊博州推測,肺栓塞患者增加,應與新冠疫苗副作用有關。肺栓塞臨床症狀不明顯,初期時難以發現,但死亡率偏高,應注意下肢血液循環,避免血栓生成。 -
ACIP決議疫苗間隔不調整 BNT幼兒疫苗打3劑要12週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4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表示,在下午的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針對6個月至未滿5歲幼兒Pfizer-BioNTech COVID-19疫苗接種建議進行討論。會後作出3項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