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木森/台中報導】肥胖易致病,放任不管會要命。研究顯示,台灣國人10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雖然越來越多胖哥胖姊注意到肥胖危害健康而有心減重,但卻對體重像溜溜球一樣上上下下深感苦惱。
BMI超過32.5減重更困難 調節荷爾蒙降低復胖機率
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黃致錕院長表示,BMI超過32.5就屬於病態肥胖,一般減重方式效果有限,如有肥胖併發症危險因子,建議接受可同時調整飢餓素及飽足荷爾蒙的減重手術,才能有效降低日後復胖的機率。
黃致錕院長說明,胃內細胞所產生的飢餓素占了人體全身飢餓素的7成。至於飽足賀爾蒙是一種腸泌素,位於小腸末端分泌。如果肥胖患者在手術減重時,沒有針對這2種賀爾蒙同時做調整的話,減重的效果將會打折扣。
舉例來說,胃束帶、胃折疊跟胃夾這一類的手術都是透過限縮胃納量來降低病人食量,但是並沒有改變病人的腸胃道賀爾蒙。患者食慾沒有根本改變,往往瘦下來一段時間,就因爲多吃又復胖回來。
至於縮胃手術、胃繞道手術,或是縮胃曠腸手術、縮胃繞腸等手術,都有改變腸胃道賀爾蒙的功效,使病人飢餓感降低,飽足感提升。因此能在手術減重後,由於患者對飲食慾望的大幅下降,減重效果自然就能長期穩定維持。
縮胃曠腸手術調節腸胃荷爾蒙 體重下降更穩定
黃致錕院長指出,相較於其他手術,縮胃曠腸手術有2個優勢:首先,它改變腸胃道荷爾蒙相當劇烈,所以造成的飢餓感下降,飽足感提升效果非常非常明顯;其次,就是它不像其他手術因需要繞過9成的胃或繞過十二指腸而造成大幅度營養素缺乏的問題。
為何縮胃曠腸手術調節腸胃荷爾蒙的效果特別好?醫師解釋,這項手術分胃袖狀切除及部分小腸曠置等2方面進行。胃袖狀切除時能切除了大部分跟飢餓有關的細胞,使飢餓素大幅下降。小腸曠置能縮短小腸,使小腸末端的腸泌素分泌升高,讓病人易產生飽足感。兩者效果相乘,因此有助於長期維持減重效果。
黃致錕院長提醒,患者接受縮胃曠腸手術後1年內需密集回診,同時搭配營養師的飲食建議,以及體適能老師的針對體重下降的情況提供運動處方。飲食與運動兩者並行,即可讓手術減重達到最大效益並長久維持。
更多NOW健康報導
▸防疫焦慮讓偏頭痛患者頻頻發作 專家曝微創治療新選擇
▸「清冠一號」投入抗疫! 面對新冠病毒中醫提強身解方
延伸閱讀
-
賽車教父廖老大自曝錯誤減重黑歷史 靠胃切手術瘦下來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245台灣賽車教父廖老大(廖志賢)日前曾在直播提及自己過去體重飆破100公斤,同時患有高血壓和早期糖尿病,為了健康而減重,以激烈的節食手段或吃市售減肥藥,卻都以復胖告終,最終靠袖狀胃切除手術減重成功。
-
胃鏡肉毒桿菌素治療變小鳥胃 「縮胃針」減食量不動刀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916辛明哲主任指出,過去3年,中國附醫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是全台最大的胃鏡肉毒治療醫學中心,累積約600至700名患者,在臨床資料上顯示,該手術在BMI高、食量大、體重重男性效果特別好,患者在接受治療後,胃部飢餓感下降,能明確降低食慾;輔以飲食、運動治療,可以達成減重的效果。 -
第2型糖尿病治療除藥物、胰島素 減重代謝手術也奏效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1830根據健保大數據顯示,全國約有300萬名糖尿病患者,其中9成(270萬名)為第2型糖友,黃致錕院長表示,以往治療都以口服藥物、胰島素針劑、運動及飲食控制為主,最近10年已將減重代謝手術列為治療選項之一,適用於輕度肥胖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
研究:超重可能損害思維能力 體脂增加腦部老化跟著來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1530大家都知道,體重超標與心臟健康狀況不佳有關,加拿大的新研究發現,超重也有可能會損害思維能力。 -
中度肥胖應積極減重嗎? 醫曝:合併這些問題就有必要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614根據統計,有8成5糖尿病患者面臨體重過重的雙重打擊,然而只要體重能獲得控制,血糖及血壓均能有明顯的改善。可是減重談何容易?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主治醫師辛明哲坦言,控制體重是門專業,應尋求代謝專科醫師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