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64歲趙媽媽退休在家享清福,女兒經常抽空陪媽媽聊天,也會按摩舒壓,但今年初卻發現媽媽手掌兩側有紅斑,上網查資料竟是「肝掌」,懷疑與肝癌有關,趕緊帶著母親就醫檢查,確診為肝癌初期,醫師建議手術切除,目前正順利恢復中,趙媽媽直說多虧女兒機警,還強調:「女兒就是這麼貼心」!
女兒按摩發現驚見不明紅斑 拖媽媽前往檢查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陳政國表示,患者本身雖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但平時都有穩定服藥控制,且經常跟朋友爬山運動,幾乎很少生病,因此來院就診時,患者自認身體很健康,十分排斥看醫生,但因實在拗不過孝順女兒軟硬兼施,才不得不來深入檢查。
患者女兒則向醫師說明日前幫媽媽按摩雙手時,發現媽媽的手掌兩側(又稱魚際)有不明紅斑,但掌心卻是泛白無血色,她當下覺得狀況有異,立刻用手機上網搜尋,赫然發現可能是肝病的前兆,心裡浮現不祥預感。
肝癌發現時大多已中晚期 其實初期有跡可循
陳政國醫師指出,肝臟是沒有神經的器官,多數患者當發現肝臟腫瘤時,幾乎已是中晚期,以致於肝癌死亡率居高不下,不過臨床上肝癌患者會出現幾種特殊警訊,可以作為參考,例如「肝掌」,其特徵就是患者手掌的大小魚際處,出現異常紅點或泛紅,或者胸前、四肢發現「蜘蛛痣」,中間有小紅點,周圍佈滿往外擴散的小血管,此外黃疸(眼睛)、腹水、肚皮靜脈曲張、手腳浮腫等,都是肝臟病變的警訊。
趙媽媽經安排超音波、斷層掃描等影像檢查,果然在左肝發現約2公分大腫瘤,因發現得早,只要透過手術切除,術後定期追蹤,幾乎可與正常人無異,也讓她感謝孝順的女兒提早發現,才能提早治療,直呼女兒真的很貼心。
注意肝癌3部曲 建議4至6個月檢查保健康
陳政國醫師強調,肝炎、肝硬化、肝癌被稱為肝癌3部曲,如果肝臟反覆發炎卻未追蹤治療,根據研究,肝癌從1公分長到3公分最快只要4至6個月,甚至1年內就可能會發展成中晚期肝癌,併發破裂、黃疸、腹水等症狀,屆時預後恐怕不佳,也增添治療風險。
醫師提醒,患有B、C肝的朋友,務必每4至6個月定期安排肝臟檢查,包括抽血及做腹部超音波檢查,一旦發現有長肝癌,也要立即處理,才能享受彩色人生。
延伸閱讀
-
遠離肝癌風險!C型肝炎並非沒病毒就沒事 追蹤更重要
癌症新知 / 肝癌1251近年來肝癌死亡率一直位居台灣癌症死亡第2名,罹患C型肝炎日後肝炎發作、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都會增加。衛福部表示,根據研究發現,平均每4名C肝病人有1人會有肝硬化,肝硬化病人每20人有1人會併發肝癌。 -
國衛院研發肝腫瘤熱消融運算模擬 肝癌治療精準客製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08國衛院馬克沁博士研究團隊結合聲學、熱學、流體動力學等3個場域和空化現象,開發出HIFU肝腫瘤熱消融治療的術前評估數學運算模型,透過運算後提供的治療參數進行治療,可提高HIFU熱消融的精準度並減少破壞正常組織的機率,達到個人化精準醫療的結果。 -
搶在肝功能黃金治療期 免疫組合助肝癌提升腫瘤反應率
癌症新知 / 肝癌1806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教授表示,肝病是台灣的國病,經常聽到的肝癌3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令人恐慌,肝癌更是國人好發癌症第4位、癌症死亡第2位。但因為肝臟沒有神經,肝癌初期時幾乎沒有症狀,頂多覺得容易疲倦,等到有食慾不振、黃疸和腹水等現象時,大多已是中晚期了。 -
金融業男子腹痛發現15公分肝腫瘤 免疫組合治療助存活
癌症新知 / 肝癌10826有1名50多歲從事金融業的男性,本身為B肝病患,因肚子脹痛不舒服就醫,超音波發現15公分肝腫瘤無法開刀,因無肝硬化且肝功能正常,醫師建議使用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3個月後,因腫瘤壞死縮小得以開刀切除,術後2至3個月持續追蹤,所幸目前肝臟無腫瘤也無併發症,恢復原先正常生活。 -
晚期肝癌治療與時間賽跑 免疫療法合併標靶新藥求生機
癌症新知 / 肝癌3174近年來國內對於晚期肝癌患者,在肝功能良好的情況下,多建議採用所謂的合併治療,也就是1加1大於2的概念,例如免疫療法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讓患者在多重藥物機轉作用下,提升治療反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