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葉立斌/新竹報導】一般人經常感到肩頸痠痛,多數情況是坐姿不端正、運動過度造成;然一段時間沒有改善,甚至感到下肢無力,就要格外留意!1名男子脫衣服時聽到「啵」的聲音,隨即感到肩頸痠痛,起初看復健科,沒想到連下肢都感覺不對勁。
肩頸痠痛又感覺下肢無力 可考慮看神經外科
今年48歲的洪先生在穿脫上衣時,突然聽到頸部發出「啵」的聲音,隨後感覺到肩頸痠痛,雙上肢感覺異常。剛開始以為是肌肉拉傷,到復健科診所接受復健治療,但遲遲未見療效,且症狀加劇,曾出現下肢無力的症狀,於是至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神經外科求診,經詳細神經學及影像檢查,診斷是第1節/第2節高位頸椎脫位,造成脊髓被壓迫,導致一系列症狀。在接受高位頸椎後減壓,後固定及骨融合手術之後,洪先生恢復良好,症狀已大幅改善。
新竹台大分院神經外科陳蔚蔚醫師表示,第1節/第2節高位頸椎脫位屬於不穩定的脊椎狀態,除了脊髓被壓迫,會對神經造成短暫傷害,也有可能造成長期的神經損傷。症狀輕則只有肩頸酸痛,上肢發麻,嚴重則會導致四肢癱瘓,大小便困難,甚至造成呼吸衰竭,需要長期依賴呼吸器等,因此建議病人盡早手術處理。
▲病人術前頸椎核磁共振影像顯示第1頸椎處脊髓受壓迫(箭頭處)。(圖/新竹台大分院提供)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需格外小心高位頸椎脫位
陳蔚蔚醫師指出,造成第1節/第2節高位頸椎脫位的原因多樣,除了創傷,還有先天性疾病因素,以及自體免疫疾病等。其中風濕關節炎病患更是高位頸椎脫位的高風險族群。醫學統計上有接近3成的機率會侵襲頸椎第1、2節的關節及韌帶,逐漸造成不穩定性的脫位及神經壓迫。
部份病患在受傷初期,症狀輕微,容易被忽略。前述提到的洪先生就是典型的例子,剛開始只有肩頸酸痛,上肢發麻,復健無效,症狀加劇,出現下肢無力,才驚覺不對勁。萬一被忽略,未正確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接受手術治療,後果很嚴重。
延伸閱讀
-
低頭族注意!肩頸痠痛、手麻症狀 恐脊髓空洞症找上門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851名27歲從事視覺設計的年輕女子,因長時間低頭繪圖,去年開始感覺到肩頸痠痛,甚至偶爾會出現手部麻痺,「筆都拿不穩」,經轉診至醫院安排核磁共振,赫然發現竟是脊髓空洞症,雖然還未嚴重到必須開刀手術治療,但醫師仍建議後續必須定期追蹤,同時務必要減少低頭時間,以及維持正常姿態,以免症狀持續惡化。 -
婦因脊椎滑脫長期腰痠!下決心動微創手術 改善老毛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26662歲邱女士平日除了打理家務外,愛與老朋友四處遊山玩水,但腰痠的老毛病經常困擾她,做了幾年復健但症狀未改善,近期不只腰部疼痛加重,雙腳也開始疼痛,才終於下定決心接受脊椎微創手術,徹底與腰痠毛病告別。 -
教師長期寫黑板!手痠麻治頸部無效 醫師:關鍵在肩膀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58長安醫院復健科醫師詹益承強調,頸部問題很常傳導至肩膀,故十分容易忽略肩膀的檢查治療,這時要藉由有經驗的醫師詳加檢查並正確的找出病因。 -
「微笑、舉手、說句話」3口訣 簡單判斷腦中風快筆記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84腦中風是與我們生活距離很近的疾病,且好發年齡不斷下降,41歲的藝人納豆、不到40歲的健身網紅「筋肉爸爸」也都因腦血管疾病倒下。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於5月舉辦公益講座,特別邀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與民眾分享腦中風的治療與保健。 -
肩頸痠痛、張嘴時卡卡響 恐是顳顎關節疼痛症候群作祟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971名張小姐在清明連假結束後,發現自己近日常有肩頸酸痛,張口時耳前會發出「卡、卡」聲響,吃飯和說話時臉頰疼痛異常,上課無法專心,容易失眠、焦慮…等症狀,求診後確認罹患「顳顎關節疼痛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