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72歲林女士10年前因右膝蓋退化進行人工關節置換,10年後因人工關節磨損再次接受第2次置換手術,沒想到術後傷口化膿感染,經清創手術及抗生素反覆治療,狀況改善不佳且行走時感到非常庝痛,後經介紹轉至長安醫院。骨科主任楊志鴻醫師應用最新的治療人工關節感染觀念,採用1階段修復再置換術取代傳統的2階段再置換手術,術後病人狀況良好,約2個禮拜就出院,後續定期回診控制感染即可。
傳統關節感染治療分2次手術 兩階段過渡期須忍受不便
楊志鴻表示,傳統的關節感染治療通常分成兩個階段,第1階段為移除舊有人工關節,進行清創後,置放含有抗生素的骨水泥幫忙殺菌,患者可能須住院持續施打抗生素約2至4周,直到發炎指數恢復正常,約3個月後再安排第2階段的人工關節再置換手術。
雖然2階段再置換手術有很高的成功率可治癒感染,但病患必需接受2次手術、住院時間長花費也大,且在第1、2階段間的過渡等待期,因骨水泥並不能取代人工關節支撐身體的重量,所以行走彎曲、活動等日常生活功能受限,病患在這期間會非常的辛苦。
採1階段修復術 病患感染清創完後直接裝上人工關節
楊志鴻說,採1階段修復再置換術是去國外參加人工關節置換後感染論壇接收到最新的治療觀念,國外也有期刊發表治療成效與2階段再置換手術相似,經評估後決定引進醫院。
手術方式為把原本感染的人工關節移除、清創乾淨後,不需要裝骨水泥,直接裝上新的人工關節,之後再定期回診控制感染即可。優點為縮短病人住院時間及花費,更重要的是手術完後病患就可以正常行走,目前已經有超過50例病人使用這方式治療,都得到很好的療效。
最後,楊志鴻提醒,如果在感冒發燒過後,或者是腳趾頭、小腿有傷口過後,若人工關節的部位發生紅腫、熱痛,建議趕快就醫檢查是不是有細菌感染,盡早接受有效的治療是治癒感染的決定性要素。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同樣是植牙價格為何落差大? 牙醫師告訴你關鍵4環節
延伸閱讀
-
疫情鬆綁挑戰三鐵躍躍欲試 運動傷害頻傳該如何治療?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2314近來骨科門診觀察發現,部分民眾因為在運動過程中姿勢不良或是過度訓練,導致運動傷害的個案頻傳,提醒民眾在訓練時應多加留意。倘若發生急性運動傷害,朱家宏醫師建議,先以「PRICE」緊急治療:保護(Protect)、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接受緊急治療後,接著再做物理治療,或進一步採取增生療法。朱家宏呼籲,想參加三鐵賽事的民眾,在賽事前應經過專業且正確的指導,並接受足夠的訓練量,在運動前做足熱身及伸展運動,也不要忽略適度讓身體休息。廖研宇醫師也建議,在運動過程中,要正確補給營養品及熱量,飲食方面也要注意營養均衡,適度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這些都是預防運動傷害不可輕忽的準備工作。 -
高爾夫球肘常與網球肘混淆 PLT凍晶治運動傷害助改善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2462民眾常因熱身不足、運動過度等因素導致運動傷害,挫傷、扭拉傷等運動傷害,若發生在上肢部位,對生活會帶來相當大的不便。熱敷、電療、超音波等方式治療若效果不佳,也可考慮增生療法包括一般的葡萄糖、PRP,或是進階的PLT凍晶。但並非人人都適合PLT凍晶治療,需先由醫師評估來判斷適合的治療方式。 -
異位性皮膚炎不只皮膚出問題! 常見4大共病影響全身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551臨床顯示,部分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在成人後,症狀依舊,甚至惡化,增加過敏(鼻子、眼睛)、感染(皮膚)、慢性病/全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自體免疫疾病),以及心理精神疾病(過動、憂鬱、焦慮)等4大共病風險。 -
國內累計639人重複感染 羅一鈞:2度感染可補助投藥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419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7月1日宣布重複感染新制後,639位研判為重複感染個案。以我國的定義中,只要超過30天,就可以進行重複感染通報;但以這位醫師提供的紀錄來看,應當是30天內經醫師判斷重複感染,這時照一般通報機制進來的話,不會列為新個案。 -
首例本土Omicron BA.5! 羅一鈞:「這群人」要小心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33國內出現首例Omicron BA.5的本土感染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表示,這位案例是20多歲女性,目前她的家人採檢全為陰性,職場也未找到其他確診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