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智慧手錶可以監測心跳、血氧、睡眠品質,現在連智慧手機也能用來篩檢心房顫動。台大醫院團隊研發心律不整APP「愛心鏡Rhythm Cam」,只要將手指輕輕按住手機相機鏡頭,約1分鐘就能得知心律是否正常。
中風、心臟衰竭危險族群 需長時間心電圖監測避免突發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林亮宇表示,年老、肥胖、高油高熱量飲食、高血壓,均為導致心房顫動的高風險因子,例如,65歲以上族群的患病率是8%至10%。如能及早確診,接受藥物治療,就可降低64%中風、21%心臟衰竭及死亡的機率。
林亮宇指出,心房顫動患者為中風、心臟衰竭等危險族群,但臨床顯示,約3成患者並無症狀,5成為間歇性發作,必須長時間接受心電圖連續監測,或是植入心電圖記錄器,才能確診。
「愛心鏡」APP 手指放鏡頭可直接測心跳
目前市面上雖有可偵測心律不整的攜帶裝置(智慧手錶)等,但幾乎都是再添購其他裝置(如貼片),才能進行量測。
為讓提高篩檢方便性,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與敦捷光電攜手開發心律不整APP「愛心鏡hythm Cam」,日前通過衛福部食藥署許可,成為亞洲首款、全球第3款醫用心房顫動篩檢APP。
林亮宇說,這系統利用手機鏡頭和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PPG)技術,利用手機上的鏡頭,結合特殊演算法,臨床顯示,可以達到與心電圖相當的篩檢和診斷的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可達95%以上。
下載該APP後,只要將手指放在手機鏡頭1分鐘,無須貼片,就可監測心跳,將顯示出3種結果,分別是「規律」代表正常、「不規律」代表不正常,以及「訊號不佳」,這代表可能是操作上不正確。
台大醫院表示,只要在APP平台輸入基本資料,一旦偵測出心房顫動,雲端平台就會聯繫患者至台大體系各分院,接受進一步的診斷與治療,希望透過偵測普篩,及早發現社區中心房顫動的潛藏個案。
更多NOW健康報導
▸手搖杯小確幸釀「牙周病」大不幸 忽視警訊牙齒恐不保
▸民眾問:我得Omicron了嗎? 必看Omicron症狀整理包
延伸閱讀
-
全台每4人有1人高血脂 3大高危族群更應控制壞膽固醇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008台灣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症,且醫師發現近期不少人不敢回診,但高血脂患者死亡風險比正常人增加2.13倍,顯示血管疾病等高風險病人應該比一般人更積極治療。 -
講座報名/腦中風有前兆? 神經醫學專家談預防與保健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99中風常見的症狀是甚麼?如何預防,遠離中風的危險因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蔡睿蘋將於5月7日星期六下午,受邀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為現場民眾分享「眩暈、頭痛、手腳麻是腦中風前兆?專家談腦中風的預防與保健」。 -
講座報名/胸悶、心悸原來是這病! 及早發現遠離中風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46針對心血管保健議題,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共同舉辦健康公益講座活動,特別邀請到陳志維醫師於5月7日星期六下午,為民眾衛教演講「如何遠離『心房顫動』風險?心臟科醫師談心血管保健」主題。 -
不到40就中風! 心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什麼是心房顫動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95李政鴻醫師提醒,心房顫動雖然是心臟的問題,但是會大幅增加中風的風險,造成嚴重併發症,影響遍及全身,一定要盡早治療。 -
武俠巨星王羽病逝晚年2度中風 醫揭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032於2019年獲得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獨臂刀王》一代武俠巨星王羽於4月5日早晨病逝於台北振興醫院,享壽80歲,他晚年2度中風,經歷開顱手術,長期臥床養病。研究發現,中風患者2度中風的機率非常高,務必戒菸、戒酒,規律生活及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