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賴以玲/整理報導】如果妳不容易受孕,或曾歷經1或多次流產,應該請醫師檢查,是否有以下4種容易忽略、但也容易治療的狀況:(1)維生素D不足、(2)甲狀腺功能低下、(3)乳糜瀉、(4)牙痛。它們都與不孕及流產有強烈關聯,其中任何1項都可能是妳治療計畫中的豬隊友。但其實一經矯正,很快就能還給妳健康懷孕的機會。
豬隊友1 》維生素D不足:雌激素受阻、子宮內膜異位症
2012年有一份最有力的研究發表,檢測近200名正在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之女性的維生素D濃度。在受試的高加索女性中(主要指白色人種),體內維生素D濃度高的女性,懷孕率高出維生素D不足的女性4倍。
一份稍早的研究也發現,體內維生素D濃度最高的女性中,有47%成功懷孕;濃度低者則只有20%的懷孕率。另一項較近期的試管嬰兒研究結果則顯示,體內維生素D濃度比較高的女性,其受精率與著床成功率也比較高。
維生素D不足可能會因為阻斷雌激素系統、減少抗穆氏管荷爾蒙的產生,而造成不孕;維生素D濃度低也會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
維生素D對預防流產也很重要。根據2018年發表的幾份臨床研究報告,懷孕前維生素D濃度充足的女性,流產率大幅偏低。美國衛生研究院主持的研究指出,比起懷孕前維生素D濃度不足的女性,濃度充足的女性成功懷孕機率高出10%,順利生產機率高出15%。
另外一項獨立研究顯示,維生素D濃度與涉及反覆流產的免疫因素有關,例如自然殺手細胞和全身性發炎反應指標。維生素D濃度高的女性,出現免疫異常的機會較低。這顯示如果妳過去曾因免疫因素流產,補充維生素D特別有幫助。
一般維生素D基本劑量每日是2000國際單位,但那僅是維持濃度,不是最利於生育與懷孕的更高濃度。研究指出,許多女性每日約需攝取4000國際單位,才能維持濃度在助孕的40奈克╱毫升(100奈莫耳╱升)。
豬隊友2 》甲狀腺機能衰退:流產、卵巢早衰、排卵障礙
如果妳正在與不孕或流產搏鬥,應該請醫師檢查妳的甲狀腺激素和抗體濃度,因為即使是非常輕微的甲狀腺問題,也可能導致流產風險遽增。此外,有卵巢早衰、原因不明的不孕問題、排卵障礙等狀況者,經常可見甲狀腺機能衰退(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現象。
從最早至今20年來,已經有數十項研究確證,自體免疫甲狀腺障礙會大幅提高流產風險。2006年巴基斯坦的一項大型研究中,流產率甚至比早先的研究結果還高--甲狀腺抗體呈陽性的女性,其流產率高達36%,沒有問題者才1.8%。
雖說甲狀腺抗體在沒有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情況下,就會增加女性流產率,但一旦檢驗顯示,除了甲狀腺抗體,激素濃度也因為甲狀腺試圖如常運作反而變得異常,那流產率就會特別高。研究者發現,甲狀腺功能明顯衰退、激素不平衡的女性,其流產率高達69%。
甲狀腺促素釋素只要低於4.5毫國際單位╱毫升,內分泌醫師除了開立替代甲狀腺激素,也會推薦補充硒、並且採用無麩質、無乳類的飲食,以減少導致甲狀腺機能不佳的自體抗體。
如果妳的甲狀腺抗體確實呈陽性,建議也請檢查脫氫異雄固酮硫酸鹽(DHEA-S)、睪酮濃度,因為有甲狀腺自體抗體問題的女性,其DHEA濃度可能也偏低。DHEA濃度低,卵子發育就會變慢,因此,請醫師檢查你的DHEA-S和睪酮濃度是非常有必要的。補充DHEA來矯正問題對有甲狀腺自體抗體問題的難孕女性來說,可以帶來大逆轉。
豬隊友3 》乳糜瀉:免疫系統攻擊腸壁,營養不足而不孕
另一個「偶爾」會造成不孕或流產的因素是乳糜瀉,這是一種麩質引起免疫系統攻擊身體的免疫障礙。乳糜瀉最為人知的症狀和大腸激躁症類似,也可能出現貧血、頭痛、疲乏、關節痛、乾癬等皮膚病,以及其他因人而異的症狀。
乳糜瀉的特徵之一是免疫系統嚴重損害腸內壁,進而阻礙養分的完整吸收,致使維生素與礦物質不足,從而導致不孕。綜觀所有研究顯示,乳糜瀉似乎只在無法解釋的病例中較常見;即使如此,乳糜瀉也僅有5~8%的機率是不孕的原因。如果妳追求的是「萬無一失」的方法,或如果妳有乳糜瀉或自體免疫問題的家族史,檢查一下還是比較安心。
有一研究團隊發現,未治療乳糜瀉的女性,其流產率幾乎高出治療過乳糜瀉者9倍,所幸採用無麩質飲食就能扭轉諸多風險。乳糜瀉恐造成不孕與流產,是因為會增加發炎,並干擾葉酸與其他維生素的吸收。葉酸一旦減少,就可能會導致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升高,進而降低卵子品質,並可能增加流產率。無麩質飲食能讓腸內壁恢復健康,回復身體吸收養分的能力,支持生育力所需。
有乳糜瀉問題而採用無麩質飲食多年的人當中,有許多人仍然有葉酸和維生素B6偏低、同型半胱氨酸偏高的問題,不過,服用維生素補充劑就有益於改善這類問題了。
豬隊友4 》牙周病:更難受孕、細菌進入羊水造成早產
另一個影響懷孕及孕期健康的因素,竟然是牙齦健康!近年研究已經證實,牙周病會大幅提高早產與嬰兒體重不足的風險。一項發表在《美國牙醫學會期刊》的研究指出,患有晚期牙周病(齒根骨膜炎)的女性,早產的機率高出一般4至7倍,此外,也會增加流產風險。
醫學界認為,牙周病之所以和流產或早產有關,是因為細菌感染導致全身性發炎,或是牙齦中的細菌進入羊水、造成局部免疫反應,進而提高流產或早產風險。
不過,牙周病的影響還不只流產與早產--也許還會讓你花更多時間才能成功受孕。這項意外關聯,在2011年由羅傑.哈特博士與西澳大學的研究團隊首先揭露。研究發現:平均而言,有牙周病的女性要多花2個月才能懷孕--將近四分之一的高加索女性和40%的非高加索女性有牙周病,而這些女性平均要花7個月才能懷孕,沒有牙周病者則只要5個月。而花1年以上才懷孕者也常有牙周病。哈特博士指出,這些結果顯示,所有女性在嘗試懷孕前,都應該先檢查牙齒。
我們很容易得到牙周病,但預防並逆轉牙周病也很容易,定期使用牙線、刷牙和洗牙。即使是晚期牙周病,通常也只需要看4次牙周病專科醫師就能解決。(文字提供/《給所有想當媽媽的人.科學實證養卵聖經:現在準備剛剛好,養好卵子生寶寶》柿子文化)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口咽癌與頭頸癌正取代子宮頸癌 成最常見HPV相關癌症
▸「累、喘、腫」只是老化? 心臟衰竭9成無法及早確診
延伸閱讀
-
維生素D不足染疫機率高? 醫揭「3族群」要適量補充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11新冠肺炎(COVID-19)的大流行至今仍見不到曙光,每日的確診人數越來越高,到底有沒有營養素能夠提高免疫力,降低染上新冠肺炎的機率?就算不幸染上了,怎麼做可以降低嚴重度?在眾多營養素當中,許多專家認為維生素 D(Vitamin D)最有潛力。 維生素D是什麼?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是人體唯一可透過曬太陽產生的營養素,當肌膚接觸到特定波長的紫外線 -
趙小僑懷胎30週喜訊!三代試管普拉斯 免疫不孕新希望
兩性關係 / 不孕症1712勇氣媽咪趙小僑先前才對外鬆口,將嘗試最後1次試管嬰兒,結果馬上迎來「好孕」,她今(18)日在臉書上分享懷孕30週喜訊,寶寶取名「典典」,為了感謝這一路的恩典,除了家人、粉絲的祝福與打氣,還有感謝送子鳥生殖中心和台灣艾捷隆協助,讓她克服自己免疫不孕的問題,成功懷上健康寶寶。 -
低價植牙可能面臨重建難題 健康與荷包損失恐加倍奉還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1367市面上植牙價格不一,急著植牙卻沒做好功課,恐讓自己「健康與荷包兩頭空」。年過50歲的王先生,遇到這個情形,當時心急的他只以價格為考量,選擇了打著低價植牙廣告的醫師做治療,沒想到植牙後不到2年就開始狀況頻頻,不僅牙齦腫脹、潰爛,還出現植體鬆脫的現象,讓王先生只得另尋其他牙醫師自費重建。
-
2大婦科疾病成不孕常見因子 生殖科技不斷突破求生機
兩性關係 / 不孕症1408台灣引進試管嬰兒科技已滿37年,備孕6年無法懷孕的張媽媽,35年前找上試管嬰兒之父、現為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執行長曾啟瑞醫師求子,經治療後成功誕生1對雙胞胎。而女兒張小姐,過去月經週期就不正常,在備孕3年無果後,經媽媽提醒,才31歲的她就決定去不孕門診求診,經檢查發現自己和媽媽一樣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曾啟瑞醫師透過藥物調整代謝,加上改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幫助張小姐回復正常排卵後,1次試管療程後就順利懷孕! -
「食物明星賽」秀國人討厭食材 抗疫營養素你吃對沒?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1307「食物明星賽」調查發現大蒜、油條、榴槤則是國人最挑食的蔬菜、全榖雜糧、水果類食物;網友討厭的香菜、芋頭卻不在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