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李蔚萱/桃園報導】1名40歲婦女求子多年不順,無論是自然懷孕或試管嬰兒都沒有成功,也有早期流產的病史,醫師研判可能是子宮環境不佳。透過超音波及子宮鏡檢查後,發現有子宮內膜瘜肉及0.5公分的肌瘤,雖然不大,卻大幅影響受孕機率,以內視鏡速潔刀清除瘜肉與肌瘤,術後經1個多月的調養,終於順利懷孕。
收治這名患者的婦茂婦幼診所院長陳杰盛進一步解釋,當女性子宮內有瘜肉或肌瘤時,往往會影響受孕機率,同時也要看瘜肉或肌瘤的大小與生長位置。上述這名患者的病灶雖然不大,但生長位置影響胚胎著床,因此多年無法順利懷孕。目前醫學上對於子宮肌瘤或瘜肉的發生原因尚不明,但大多指向為荷爾蒙刺激,或是子宮肌肉纖維和子宮內膜細胞特別敏感所造成。
陳杰盛指出,罹患子宮內膜瘜肉或肌瘤的婦女約占20%,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對於有生育計畫的婦女而言,手術清除子宮內膜瘜肉、子宮肌瘤是最好的方式,且現今醫學發達,藉由內視鏡切除病灶,安全且術後恢復期短。傳統手術方式採用開腹手術,須切開子宮腔,清除病灶後再縫合,須住院4至5天,術後疼痛度高,復原期約要1個月。
早期使用內膜刮匙處理,但恐有清除不乾淨之虞。後來發展出子宮腔內視鏡手術,由電燒方式清除病灶,手術時間只需10幾分鐘,隔天即可下床,恢復正常生活。而最新內視鏡手術可使用速潔刀,是1種快速旋轉的刀片,深入子宮腔磨碎瘜肉或肌瘤,並快速吸出,出血量更少,且不會破壞周圍組織,相較於以往高熱的電燒方式,較不會在子宮內留下疤痕,更能提高受孕率,適合有生育計畫的患者。
須注意的是,若子宮腫瘤太大或有惡性之虞,則不適合使用速潔刀,因病灶過大,不僅難以清除乾淨,也怕有大出血之風險,此類患者較適合採用傳統開腹手術,對患者而言較安全,也較能徹底清除病灶。
陳杰盛補充,子宮瘜肉與肌瘤的發生率以20至30多歲女性為最高,40歲之後因賀爾蒙開始衰退,發生率逐漸下降。而40歲過後、沒有生育計畫者,若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手術並非唯一選擇,可定期追蹤,與之和平共處。是否需開刀治療,應視病灶大小、形狀、位置、良性或惡性而定,應由專業醫師評估,故女性平時若有經血過多、不正常周期的出血等症狀,應盡速就診。
陳杰盛提醒,手術前應先作詳盡檢查,與醫師充分討論適合的手術方式,有服用抗凝血藥物者務必告知醫師。30歲以上或已有性行為之女性,每年應定期作子宮頸抹片檢查,平時飲食少油脂,一旦發現婦科有異常,每1至3個月回診追蹤。
更多NOW健康報導
▸腎結石不治療恐走上洗腎人生 內視鏡手術終結深層結石
▸學童重返校園實體開學 睫狀肌拉「緊」報近視度數加深
延伸閱讀
-
聞之色變的國人健康殺手 2021最多人討論的癌症是它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301《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2021年「癌症」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有關網友熱議的各類型癌症。 -
趙小僑懷胎30週喜訊!三代試管普拉斯 免疫不孕新希望
兩性關係 / 不孕症1712勇氣媽咪趙小僑先前才對外鬆口,將嘗試最後1次試管嬰兒,結果馬上迎來「好孕」,她今(18)日在臉書上分享懷孕30週喜訊,寶寶取名「典典」,為了感謝這一路的恩典,除了家人、粉絲的祝福與打氣,還有感謝送子鳥生殖中心和台灣艾捷隆協助,讓她克服自己免疫不孕的問題,成功懷上健康寶寶。 -
女性生理期喜怒無常有原因? 恐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纏身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288根據國外統計資料,平均每10位女性就有1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常見症狀包括:長期嚴重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甚至導致不孕症的發生,這是臨床上發生率最高的婦科疾病之一。 -
職場女性家庭事業兩頭燒 醫師曝「這2項」健檢不可少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93現代職場女性角色真的不好當,上班忙工作、下班忙照顧家庭,總是家庭事業兩頭燒,往往忘了照顧自己的健康。目前台灣染疫規模不斷擴大,讓大家開始重視自我健康管理,然而健康檢查項目繁多,到底該怎麼選,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提出2項建議以供民眾參考。 -
女性春分養生多按壓6穴位 調理肝脾婦科問題迎刃而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638每年的3月20日至22日之間,是春分時節古稱「日中」,也是1年24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介於驚蟄和清明之間。從中醫角度來看,春分是調養人體肝經的重要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