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台灣疫情大爆發,近1周來,累積本土新冠肺炎患者近800人,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韻婷提醒,輕症確診者務必多喝水,並多食用高營養密度的食物及飲品,天天測量體重,維持目前的體重。
感染新冠病毒之後,症狀為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導致身體疲累及食慾降低,陳韻婷說,這個時候更要好好地吃,攝取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才有足夠免疫力對抗新冠病毒。
陳韻婷解釋,體內發燒,將加速身體代謝率,增加營養素需求量,此時,體內液體流失,導致脫水,就算不覺得口渴或飢餓,也必須進食及補充液體,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確診者對於熱量需求增加,每天熱量要比平時提高再多上200至250大卡,建議選擇含2至3份油脂來源的食物,例如,堅果種子、酪梨、乳酪。
此外,感染者應該多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一般體重的成年人每天應食用280至400公克的蛋白質,來源為大豆製品、魚貝類、雞蛋、各種肉類、乳製品(牛奶、優格、起司等)、蛋白質飲品等。
由於食慾變差,陳韻婷建議,少量多餐,每隔2至3小時進食1次,1天6餐,藉此補充營養。在罹病時,建議適時補充營養補充品,在不感覺飢餓或對進食感到費力或疲累時,使用口服營養補充品,可快速補充身體所需的熱量、蛋白質及必需營養素,1瓶約可提供至少250大卡熱量及15至30公克蛋白質。
「如果持續發燒,一定要多喝水。」陳韻婷說,務必維持體內足夠的水份,避免脫水,一旦出現頻繁口渴感、發燒、尿液量減少、顏色變深、口乾、心跳加快、疲累及意識混亂時,就處於脫水狀態,容易引發肺炎,因此,一定要多喝水。預防脫水4要訣:
▸要訣1:每小時都喝水,至少每15分鐘應補充80至160ml液體。
▸要訣2:選擇多樣化的流質種類,避免味覺疲勞。
▸要訣3:睡前床邊應放置足夠液體,半夜醒來,就能飲用。
▸要訣4:若有嘔吐或腹瀉,除喝水外,需補充運動飲料等電解質液。
陳韻婷強調,體重是身體含水量及營養狀態的一個重要指標,體重變輕,顯示體內液體、脂肪、肌肉量持續減少。因此,確診者應該每天量體重,維持高熱量高蛋白飲食,搭配運動,才能保有抵抗力,並減少肌肉流失。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解鎖重症治療盲點! 逆轉疾病從改善細胞間質環境開始
延伸閱讀
-
第3輪快篩實名制7月1日上路 民眾持健保卡購買1份5劑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72因近期家用抗原快篩需求,指揮中心在今(24)日宣布,第3輪快篩實名制將在7月1日啟動,延續第2輪做法,每個販售據點每天配送份數117份,以及取消單雙號的購買限制,隨時都可購買,有需求民眾可以多加利用。 -
本土+45678!死亡+152例 12歲男童在校昏迷送醫不治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46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4)日宣布,新增45,678例本土個案、372例中重症個案(中症243例、重症129例)、152例死亡個案。年輕死亡個案分別為12歲男童與19歲男子。 -
百歲人瑞染疫!無力又腹瀉 出院日特辦百歲慶生會祝賀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256台中1名100歲的陳呂奶奶,6月中因全身無力、連續腹瀉約5至6次,家人緊急送至烏日林新醫院急診求治,由急診醫師安排PCR篩檢及抽血檢查,檢驗結果為陽性確診,屬於非典型症狀。 -
本土+48283!死亡+166 2名30多歲男子打滿3劑仍不治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4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3)日宣布,新增48,283例本土個案、415例中重症個案(中症241例、重症174例)、166例死亡個案。今日新增16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2例男性、64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0例具慢性病史、118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5日至6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6日至6月20日。 -
本土+52213!死亡+171 腦炎重症4歲女童亡累計第6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6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2)日宣布,新增52,213例本土個案、281例中重症個案(中症150例、重症131例)、171例死亡個案。今日新增17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17例男性、5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8例具慢性病史、111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7日至6月1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