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愛吃檳榔,從早吃到晚,最後還開了一家檳榔攤,彰化線鹿港鎮街一名許姓里長,當了20幾年紅唇族,日前因為指甲外翻,至診所就醫,在拔除指甲時,痛得哇哇叫,醫師剛好看見他嘴巴裡的腫塊,轉介至耳鼻喉科,確診早期口腔癌。
台灣耳鼻喉暨頭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彰基院長陳穆寬教授表示,口腔癌是台灣男性青壯年最常見的癌症,好發於30至64歲男性,原因與抽菸、吃檳榔有關,臨床發現,在10位病人中,就有8至9人嚼食檳榔。
以許姓里長為例,以前從事管線工程,以檳榔來提神,每天都要吃上百顆檳榔,這一次就是20多年,自己還開了檳榔攤。最近幾年,即使自覺口腔裡有粗粗的小硬塊,也不以為意 。
因為拔指甲,開口喊痛,而被確診,許姓里長說,「好像中樂透,本來得到的是癌症,應該很沮喪,但這只是早期癌症,手術切除就沒事了,非常的開心。」
陳穆寬指出,口腔癌早期病灶為口腔白斑、口腔紅斑、潰瘍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因症狀不明顯,而容易被忽略,等到嚴重疼痛,就醫時,大都到了晚期,手術切除腫瘤,嚴重影響外觀。
陳穆寬說,里長確實運氣好,如果拖到晚期才確診、治療,透過外科手術切除病灶,常造成嚴重顏面外觀缺損,必須長期戴上口罩,自信心受創,影響人際關係。
治療口腔癌,以手術為主,術後的傷口照顧、顏面重建為一條滿長的路,陳穆寬指出,這有賴於家屬親友的支持,如果後續照護沒有做好,病人仍難以重返社會、社區。
目前國健署提供口腔癌免費篩檢,陳穆寬提醒,18歲以上曾經吃過檳榔(含已戒檳榔)的原住民、30歲以上有抽菸或曾經吃過檳榔(含已戒檳榔)的民眾,應定期每兩年一次免費的口腔癌檢查,到牙科(包括口腔外科)或耳鼻喉科接受檢查。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不到30歲竟白內障! 白內障手術不能等如何慎選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