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台鐵太魯閣號408次列車出軌意外,造成嚴重傷亡,電視新聞節目持續播放令人鼻酸的場景,精神科醫師提醒,有憂鬱傾向的民眾最近應該避免接觸這類讓人感傷的訊息,生還者與救災人員則應多做預防,以免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可以讓我再抱抱她嗎?」,1名年輕父親向救難隊員請求,想再抱抱已無生命跡象的小女兒。鏡頭下的他就這樣靜靜地坐在隧道旁摟著小女兒,場景令人鼻酸。
李姓搜救員在臉書貼文,講述他搜救時的磨心經歷,還提及進到隧道後,1個讓他無法忽視的聲音,就是手機鈴聲,1支鏡面破裂的手機不停地響著,他從螢幕上得知來電者是「爸爸」。
剛開始他並沒有理會,但接過1名傷患,等待下1名傷患的過程中,該支手機又響了,此時看到螢幕顯示未接來電18通。最後他仍沒有幫忙接聽,只能靜靜祈禱,那支電話是倉皇逃生的人遺落下來的。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遭逢重大意外事件後,身心承受巨大衝擊,並不會立即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是會有焦慮、緊張和憂鬱等「急性壓力症候」,但如果持續1個月,未能走出陰霾,就屬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常有逃避心態、容易恍神,覺得生活沒有真實感,且因過度警覺、持續驚慌,而難以入眠,造成睡眠障礙,經常做惡夢,腦海不時出現死傷驚悚、悲傷的等場景。
楊聰財建議,此次重大車禍意外事故告一段落後,生還者、救難人員及罹難者家人親友應放慢生活步調,維持規律作息,依照原來的睡眠作息。不要對自己過於嚴厲,盡量不要讓自己陷入「當初應該怎樣,就不會……」等懊悔。
楊聰財提醒,生還者以及憂鬱症者應該轉移注意力,不要閱讀、接觸電視、報紙或網路等相關新聞。親友們應該發揮支持作用,陪伴生還者做些喜歡的事,不用給予太多建議,只需「傾聽」。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化療免疫系統受損最危險 中醫輔助修復減輕副作用
▸運動傷害當下冰敷?熱敷? 這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延伸閱讀
-
睡眠呼吸中止症害枕邊人睡眠障礙 這些人是高危險族群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560張先生不知自己睡覺打呼狀況如此嚴重,睡眠檢查發現,罹患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在醫師建議下,使用攜帶型陽壓呼吸器治療,夫妻兩人睡眠品質均獲得改善。 -
第1天上班無精打采好焦慮 6招終結收假症候群快筆記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660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收假症候群常發生在上班族、學生等2大族群,症狀為上班、上學之後,充滿憂鬱、焦慮、躁鬱、哀怨等負面情緒,工作及課業大受影響。
-
囤物症患者無病識感 童年不愉快經驗造成分離焦慮創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439許多民眾歲末除舊佈新,會添購新的家具並淘汰舊物,社區角落便堆滿了陳舊家具,等待清潔隊運走,但對陳先生來說,這些龐大垃圾卻有如黃金,只要發現還堪用的物品,就往家裡塞,幾年下來,屋子光是沙發就好幾套,加上許多桌椅,走路都成問題,夫妻兩人常為此吵架,在妻子陪同下,他至精神科求診,確診為「囤物症」。 -
新春團聚面對長輩關心別煩惱 專家教你這樣轉移注意力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442施妍安說明,1年中很多長輩只有年節能夠和晚輩見面,經常只是想要關心,卻不知道怎麼樣表達,就很直白問了晚輩生活近況,絕大多數都沒有惡意,但有時話題剛好是痛處。許多晚輩不想要讓其他人知道,聽到這些話題就很容易煩躁,但在年節期間與長輩見面,很難避免這些話題,建議先調適好自己,設想可能問題,用幽默來回答。 -
難治型憂鬱症吃藥也沒效? 非侵入性治療減少負面想法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047衛生福利部於2018年4月核准rTMS可用於治療藥物反應不佳的憂鬱症,亞東醫院精神科也引進了rTMS的最新技術,提供藥物反應不佳的憂鬱症病患有更多治療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