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35歲孔先生從小就是胖子,大學時體重90幾公斤,工作後,經常加班熬夜,飲食不正常,宵夜點心還常吃高油、高熱量的炸雞、鹽酥雞,體重直逼110kg,在妻子的陪同下,接受健康檢查,報告數據紅通通,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腰部過粗。
國泰健檢分析近3年期間27.2萬筆客戶健檢資料,統計顯示,12%符合代謝症候群,男性異常率大於女性,50歲以下男性每4人就有1人血糖及三酸甘油酯過高;過了50歲,每2人就有1人空腹血糖異常。
代謝症候群是慢性病前身,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聯,一般來說,只要在血壓高、腰圍過粗、空腹血糖高、三酸甘油酯高、高密度膽固醇偏低等5項指標中,符合3項者就是代謝症候群。
國泰健檢院長葉勳龍表示,代謝症候群雖然不是疾病,但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有代謝症候群的民眾日後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等疾病風險為一般健康民眾的6、4、3、2倍。
這份調查發現,40歲以上不分男女,符合代謝症侯群比率高達2成,等於每5位就有1位。過了50歲,比率更高,進一步分析,腰圍過粗者比率最高,其次為空腹血糖異常。
以孔先生為例,還不到40歲,就罹患代謝症候群,飲食習慣偏差,生活作息不正常,體重直逼110公斤,體脂率35%,腰圍當然超過90公分正常值,且三酸甘油酯、飯前血糖均為出現紅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過高。
在營養師建議下,調整生活型態,改變飲食習慣,有空多運動,經過2年半,減重37公斤,擺脫代謝症候群威脅。身為家中獨子的孔先生在記者會中,看到過去與現在的數值變化,笑稱現在的他是媽媽第2個兒子。
只要維持良好飲食習慣,就能遠離代謝症候群,國泰健診資深營養師王盈堤建議,每日應達到一碗半的蔬菜量,避免加工、油炸食品,飲食原則為低油、低糖、低鹽、高纖,以豆腐等植物性蛋白來取代肉類。
更多NOW健康報導
▸保護眼睛全民瘋補葉黃素 營養師點出劑量不是越高越好
▸運動傷害當下冰敷?熱敷? 這幾種情況增生療法助修復
延伸閱讀
-
規律運動好處多! 這2類人比常人更可降低心血管風險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1252根據1篇今年3月發布於《Science Daily》的研究指出,運動能夠促進大腦激素,抵消壓力並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透過規律運動在心血管健康上所帶來的益處高出1倍。 -
量血壓時翹腳又聊天 其實是錯的!該如何正確量血壓?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49根據衛福部2020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高居第7位,其他與高血壓相關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等也都名列十大死因之一,由此可見高血壓對健康狀況的重要。 -
賽車教父廖老大自曝錯誤減重黑歷史 靠胃切手術瘦下來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2074台灣賽車教父廖老大(廖志賢)日前曾在直播提及自己過去體重飆破100公斤,同時患有高血壓和早期糖尿病,為了健康而減重,以激烈的節食手段或吃市售減肥藥,卻都以復胖告終,最終靠袖狀胃切除手術減重成功。
-
全台每4人有1人高血脂 3大高危族群更應控制壞膽固醇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017台灣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症,且醫師發現近期不少人不敢回診,但高血脂患者死亡風險比正常人增加2.13倍,顯示血管疾病等高風險病人應該比一般人更積極治療。 -
代謝症候群增染疫重症 專家曝澱粉類食物吃多恐這下場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564腰圍一年比一年粗?BMI默默升高?別以為只是久坐發福,當心「代謝症候群」上身,各種疾病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