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1名銀行經理,因罹患心律不整已10多年,因症狀輕微,未予重視,也未接受規則治療。直到最近1年來發生突發性暈厥2次,第1次暈厥是緊張後發作心悸,隨即昏倒;第2次則是在上廁所後起身之際失去知覺昏倒,送至高雄某醫學中心檢查,臨床診斷為「病竇症候群」,建議裝置永久性人工心臟節律器。病人開始規律服藥控制,1個月後自覺症狀未改善,在裝置節律器之前,至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門診就診,希望能藉中醫調理身體改善病情。
病人至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部長許堯欽門診時,病人主訴出院後每日陣發心悸伴隨疲倦、頭暈、嗜睡、心跳時快時慢已1個月,面色蒼白、身材偏瘦,平時血壓偏低,且畏寒、上坡容易氣喘、鼻過敏6年、遇風冷常鼻塞流清涕、冬天手足端易冰冷、平時少運動、無三高及其他系統性疾病史、有心律不整家族史。病人平時工作壓力大、工時長且久坐易覺頸部及頭部緊,血液循環不佳引發心悸感、3餐不固定、易胃酸逆流且飯後加劇。脈濡細無力兩尺弱,舌質淡紅,舌苔白厚。
許堯欽部長初診辨證為心腎陽虛,氣血虧虛。處方以養心湯合八味地黃丸,養心溫腎為主進行調理。配合豬心藥膳燉服1粒豬心,每3日1帖藥膳。1周後回診時,病人反應心悸心跳不穩現象減緩,病情控制穩定,昏沉嗜睡情況已改善許多,未再發作疲倦、頭暈眩、低血壓等症狀。許部長基於「陽中求陰」的考量,處方轉為以養心湯加附子的基礎上,加上滋腎陰的知柏地黃丸、養血的四物湯與安神鎮靜的柴胡龍骨牡蠣湯加減再調理,3周後回診時,病人的心悸與心律不整獲得滿意的控制,且自覺體能有明顯進步,暫不考慮裝置人工心臟節律器。
病竇症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病因是心臟調控心跳頻率的竇房結功能退化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包括:心悸、胸悶痛、頭暈疲倦、昏厥等,部份病人會以心絞痛或心臟衰竭的症狀表現出來。病竇症候群在70歲以上老人的盛行率約2至3%,50歲以上成人的盛行率則降為千分之2至3。其危險性在於非預期的心臟停止跳動導致突發性眩暈與昏厥,若是在爬樓梯或開車當中發生,可能導致有生命危險的意外。為防止這樣的意外,多數有臨床症狀的病人以裝置永久性人工心臟節律器做為處置。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自開立心律不整特別約診以來,共診療了20多位確診為病竇症候群病人。病人的年齡分布以中老年族群為主,約佔85%,年輕人只佔15%。多數病人以疲倦、眩暈與突發性暈厥為主要臨床症狀表現,平時血壓與心率偏低,心電圖檢查表現則竇性心率過慢,心臟停搏超過3秒以上為主要特徵。
很多病竇症候群的病人會因擔心運動引發心律不整而不敢運動,許堯欽部長說明,只要是緩和、漸進式,非過度激烈的運動,仍可以適當保持運動習慣。例如:手腳擺動快慢交替走、太極拳、平甩功等。
若意外遇到心悸胸悶心律不整輕微發作時,病人可以手指端進行自我穴道按摩,有機會緩和部分症狀,心包經的內關穴與勞宮穴是簡易容易操作的2個穴道。一般穴道按摩約在3至5分鐘內見效,若超過此時間,症狀仍無緩和跡象,建議還是送醫檢查才是比較安全的作法。
更多NOW健康報導
▸年後2個月復健科爆滿! 家政婦五十肩增生療法不卡關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延伸閱讀
-
菜花病毒潛伏體內免疫下降易發病 中醫治療採外敷內用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1284中醫治療菜花有自己的一套方式,黃慶雲說明,中醫是以辯證論治、標本堅固的理念出發,採取外敷內用方法,內服藥中有1種藥物名為「莪朮」,有活血祛瘀、清熱解毒之效,可以增強人體吞噬細胞的吞噬反應,藉此去除病原微生物,讓身體更新修復,通常患者治療7天,就可以看到突出物脫落,但要痊癒需視個人的身體狀況而有不同。 -
「小滿」時節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 中醫養生少不了這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833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小滿」天氣比「立夏」時更濕、更熱、更悶,尤其雨量會明顯增加,人們經常會感覺體內的熱氣及濕氣悶住,散不出去,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 -
吃清冠一號拉肚子?中醫分享3階段保健法 可緩解不適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60本土疫情持續延燒,連帶著,清冠一號也供不應求,就連許多未確診民眾也紛紛搶購囤貨,然多位中醫師們出面表示「清冠一號」藥性偏涼,並不適合當作未確診者的保健用途。 -
新冠疫情狂燒無症狀患者心慌慌? 中醫師傳授抗疫解方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059談起研製防疫茶原理,鄭愛蓮分享,傳統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指當人體正氣足夠時,就不用怕任何干擾。而《傷寒論》中又將正氣稱為「衛氣」,是人體的首道防線,因此以此理論製作防疫茶。 -
濕疹不只是皮膚問題! 中醫強調由內而外調理避免復發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377西醫療程通常會開藥膏供患者塗抹,但中醫是整體的治療。鄭愛蓮說,「體內的垃圾應藉由出汗、出油或排泄去代謝,若出現在皮膚,就可能是濕疹了。」患者需從調整飲食與作息做起,並非1、2周就能痊癒。使用中藥方也能夠排出體內的濕氣,至於開的藥方則因人而異,初期需要排寒、濕、熱,後期就要補元氣,讓五臟六腑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