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外1項研究發現,青壯年族群如果缺乏運動,且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人,日後認知功能障礙機率明顯高出1倍。專家指出,如果養成久坐不動的習慣,步入老年之後,更不可能運動,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症等風險大增。
2018年《PLOS ONE期刊》1項研究證實,久坐與腦部內側顳葉厚度減少相關,內側顳葉區域主要為掌管海馬迴及記憶功能,研究者推測,久坐將減少腦神經新生,且增加發炎反應,而影響了海馬迴的健康,不利於認知功能。
早在2016年《美國醫學會雜誌》期刊就刊登1項類似研究,研究團隊持續追蹤3247位18至30歲成人25年,結果發現,缺乏運動,且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人,日後認知功能障礙機率明顯高出1倍。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指出,如果從年輕時就變成宅男、宅女,不想出門活動,久坐不動,則會降低大腦的神經活化及血管生成,讓認知功能變差,進而影響大腦結構。一旦腦部持續萎縮、嚴重退化,除了增加功能障礙及憂鬱症風險,還可能引發失智症。
對於老年族群,高榮總家庭醫學部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周明岳表示,許多老年人不想外出,整天待在家裡睡覺、看電視,這對於身心來說,都是不健康的,建議子女多鼓勵老人家參與社區活動。
此外,除了在公園散步,老年人活動範圍還應擴及腦力活動,例如,與人聊天、玩桌遊、打麻將、打牌等,除了與旁人互動聊天,還可以活化認知功能。
周明岳強調,想要讓老年人走出家門,樂於活動,關鍵有二,首先,為家人親友陪伴,例如,小孫子拉著阿公至公園遊戲,或是假日全家一起開車至野外踏青;其次,可以幫老年人找到感到興趣的活動項目,如果只是到公園走1圈,不少人因為無聊,寧願在家看電視,子女應該先了解長輩興趣,多多鼓勵他們從事自己喜愛的活動,只要是感興趣的,習慣才能維持長長久久。
更多NOW健康報導
▸連假熬夜過頭膚況大崩壞! 搶救肌膚PLT助攻事半功倍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延伸閱讀
-
疫情下職場壓力逾7成民眾有感 專家建議培養舒壓習慣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00近期台灣感染 COVID-19 確診人數大幅日增,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多所學校停課改為居家線上課程,許多企業也重啟分流、居家上班,這也讓許多民眾的心情隨著疫情變化大幅起伏。根據董氏基金會去年在疫情三級警戒期間所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民眾面對疫情變化與局勢,41%成受訪者感到「悲觀」,且情緒狀態以「擔心」占最多。 -
爸爸居家工作本想當神隊友 意外身陷「產後憂鬱」風暴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356看過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後,應該對於女性在家庭內的角色與痛苦徹底了解,並且熟悉「產後憂鬱症」。現在大家應該都聽過的「產後憂鬱症」多數人以為僅會在婦女身上出現,實際上,男性也可能罹患產後憂鬱,且諮商心理師觀察到,疫情下的在家工作浪潮,使得男性罹患產後憂鬱的案例激增。 -
跳舞能增強心臟健康 還能強化大腦功能預防失智症發生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2421每天散步和吃營養食物,可以幫助你看起來更年輕,但最近有研究發現,有一種活動不僅能增強心臟健康,還能增強大腦功能,那就是跳舞。最近許多研究都發現,跳舞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還可以增強腦力並避免失智症。 -
想到上班就胃痛、累到哭? 當心可能「工作焦慮」上身
健康養生 / 好書報報1450工作焦慮已成為全球的各類員工普遍遇上的難題,巴黎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預估:在歐洲,因為心理健康問題衍生的花費,每年恐超過6千億歐元。 -
講座報名/手抖不停是巴金森氏症? 專業醫師開講解析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412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醫師將於3月5日星期六下午,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室(台北市徐州路2號4樓)受邀主講「手抖、動作慢? 『巴金森氏症』的預防與治療」公益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