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國內醫療糾紛事件頻傳,據統計,各縣市衛生局調處醫療糾紛案件,每年平均為600多件,約300多件進入訴訟程序,但醫療改革基金會分析,這只是冰山下的一角,實際醫糾件數遠遠超過檯面上的數字。至於哪1個科別最容易引發醫糾?答案為整形外科。
根據《月旦醫事法報告》2019年10月號刊登〈從判決快遞看醫療訴訟發展趨勢〉一文,長期研究醫事法律的廖建瑜法官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間所有醫糾判決,在進入法院審理的刑事案件科別排行榜中,第1名就是整形外科,且總數高於其餘外科的總和。
此外,統計也發現,在民事判賠累積金額中,第1名仍舊是醫美,原因為醫美、整形醫糾事件較多,以致賠償金額也較多。不過,出現醫療糾紛時,問題都在醫師身上嗎?
該調查發現,在地方法院的刑事判決中,最後醫師被判業務過失有罪的比例為29%,無罪比例為39.5%,如加上不受理(雙方和解撤回告訴)」、自訴駁回,則廣義的醫師無罪比例則高達68%。進一步分析地方法院民事判決結果,病家勝訴率僅為11%,外界認為,這可能是醫療糾紛濫訟的結果。
不過,在爆發醫療糾紛之際,當事人或病患家屬哭天喊地,指控醫師疏失,加上媒體有如公審的失衡報導,讓醫師處於弱勢,很難在第一時間說明清楚,如閃躲記者採訪,又被打成「做賊心虛」。
醫美名師詹富盛就是典型個案,他於2017年3月間在嘉義幫熊姓婦人進行拉皮手術,不料,術後因麻醉因素致婦人昏迷送醫急救。當時《鏡週刊》刻意杜撰不實的虛構情節,4年過去了,詹富盛未曾對外公開發言,最近則在臉書貼文,針對該意外事件,講述自身的遺憾與自責,同時也逐一駁斥該媒體的無中生有及蓄意醜化。
例如,週刊指出,詹醫師僅在韓國、印尼短暫進修2個月,就從復健科醫師變身醫美名師。對此,詹富盛反駁,去印尼是應邀演講被誤植為受訓,感覺啼笑皆非。他表示2002年就投入醫美領域,多次前往德國、韓國、日本、美國參與研習雷射,微整,美容手術。2012至2015年期間,每個月至少出國1次,參加國際研討會,接受各類美容手術訓練,或受邀擔任講師演講,加上國內舉辦的各類研討會超過百餘場,這些都有參與證書可供證明,醫美業界醫師們也非常清楚。
此外,《鏡週刊》報導中,指稱業界戲稱詹富盛為「詹胖」,對此,詹則認為,週刊為了醜化他,竟然杜撰此暱稱,他在業界綽號為「詹大」(網路梗)、「詹皇」(NBA球星梗),沒想到,卻被憑空醜化成「詹胖」。
詹富盛陳述,最令他在意的是,該個案接受臉部拉皮手術,完全沒有抽脂,但《鏡周刊》記者卻杜撰成「此事件是因為巨量抽脂6,000c.c.至8,000c.c.,導致病患瀕死。」,即使事後釐清本醫糾事件完全沒有抽脂,但該周刊仍不理會,堅持所謂「新聞自由」,迄今仍繼續保持刊登錯誤內容,相當令人費解!而當年真正接受巨量抽脂的示範手術案例照片,他也公布在個人臉書,當時手術的模特還上去留言力挺。
詹富盛在臉書貼文,在此事情的前後幾年,台灣醫美界曾發生8件意外死亡事件,從沒有類似本人如此受到媒體惡意不實報導,有心人士運作此一遺憾意外事件的跡象甚為明顯。文中他也提到「事情雖已過4年,本人也完成所有民刑事責任及行政罰則,惟《鏡周刊》的不實新聞仍堅持不認其有錯誤,導致有YouTuber錯誤採用於2次創作,更適值本人與該媒體的民事訴訟辯論即將終結,特此聲明本人立場,有請法官明鑒!」
該篇貼文PO出後,半日內就湧入高達百餘則留言,「支持詹醫師,給詹醫師打氣!譴責媒體無事實根據的不負責任言論及媒體行為!詹醫師加油」、「認識詹大多次受教關照,醫術人品無可挑剔,衷心祝願逢凶化吉,支持詹大!」、「詹大加油,感謝您總是不藏私的指導後進。譴責媒體霸凌。」,可以看出媒體言論在民眾心裡,其實有自己的一把尺。
更多NOW健康報導
▸連假熬夜過頭膚況大崩壞! 搶救肌膚PLT助攻事半功倍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延伸閱讀
-
防疫焦慮讓偏頭痛患者頻頻發作 專家曝微創治療新選擇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1819打新冠疫苗會有偏頭痛的副作用嗎?整形外科暨偏頭痛治療權威醫師,同時也是國際偏頭痛手術醫學會在東亞地區唯一審核認證的正式活躍會員陳信宏指出,目前並無足夠數據能證明,不過確實有少量研究顯示,長期偏頭痛患者打完疫苗後偏頭痛的發作率比沒打疫苗的人高出2倍。 -
邵雨薇FB分享耳上小黑洞特寫 「耳前廔管」你有嗎?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295近日有位60多歲男性,臉部右半邊突然紅腫,僅短短一周臉部明顯潰爛,前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求助。醫師發現他是因為耳前廔管感染。 -
女大生跟狗狗玩親親險毀容 醫:唇外傷把握黃金12小時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1534收治病例的亞大醫院整形外科醫師鄭旭堂表示,患者當送到急診時滿嘴鮮血,痛到說不出話,外觀可明顯看到下唇幾乎整片都被咬掉,撕裂傷深度超過1公分,且口腔黏膜到外面下嘴唇整個都劈開來,「可以想像事件發生時的慘狀」,旋即緊急進行縫合。 -
外籍人士可來台接受人工生殖療程 健檢、醫美等待解封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497隨著國內疫情日益趨緩,衛福部宣布3月1日起,開放外籍人士來台接受人工生殖療程。人工生殖療程包括:凍卵、試管嬰兒,允許2名親屬陪同入境,入境檢疫比照商務客縮短至10天。 -
38婦女節犒賞自己不手軟 醫美搭增生療法極緻呵護寵愛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2085何謂增生療法?林主培醫師說明,在臨床上,醫師會透過理學或影像學檢查,將高濃度血小板精準的送到身體需要改善的組織,最早會運用在肌肉與關節受傷或是發炎組織,目前也運用於醫美領域上,而常見的增生療法有2種,包括PRP以及PLT凍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