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李蔚萱/新北報導】今年冬季特別溼冷,寒流一波波接踵而至,氣溫動輒從6、7度上升到20度,接著又突然下降,因此門診中皮膚病患者有增加趨勢。中醫師鄭愛蓮表示,當氣溫變化大、季節交替時,是皮膚病發作的高峰期,而在所有皮膚病中,異位性皮膚炎是最難纏棘手的病症,患者病史往往長達10至20年以上。
鄭愛蓮進一步說明,異位性皮膚炎盛行於冬季,多半在嬰幼兒時期便會發作,好發於臉部、耳後、腹部、手肘、膝後等,然全身皮膚都有可能,因人而異。發作時皮膚表面極為乾燥,出現紅疹,有時像雞皮般有顆粒小疹子,且搔癢難耐,患者常忍不住搔抓而破皮。由於白天可能被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因此不會特別感覺皮膚癢,多半在夜晚入睡後,皮膚搔癢感常特別劇烈,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尤其幼兒可能因又癢又痛睡不好而哭鬧。
鄭愛蓮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常於兒時就出現,故門診中遇到的患者,病史大部分都長達10年以上,這類患者通常已經使用過多次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物治療,因此轉為中醫治療時,會有一段症狀反彈期,需特別有耐心,才能看到病情好轉。若是幼兒期就以中醫治療,因發作時間較短,症狀也好得較快。
中醫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是以內服科學中藥,搭配滋潤肌膚的外洗中藥皂,並給予消毒止癢的中藥草噴劑,症狀嚴重者斟酌服用水煎藥。病史長通常需治療1至2年,病史短的話則可縮短治療時間。例如1名30多歲患者,兒時就有症狀,但後來緩和沒有發作,直到成年後工作壓力大、熬夜而再度引發,臉部、眼周、嘴唇周圍都有紅疹,但因發作期短,治療2個多月就獲改善。
中醫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期間需注意的是,中藥雖不像西藥快速有效,但著重從根本改善體質。初期症狀會看似惡化,因中藥調理幫助毛孔張開,促進體內毒素排出,疹子會發得較多,等撐過過渡期後,便會發現症狀越來越改善。若症狀反彈期皮膚搔癢,建議可中西合併治療,再循序漸進減少類固醇藥物,才能兼顧生活品質。皮膚炎發作時,可適度以吹風機熱風吹患部,或者冰敷,以降低搔癢感。
鄭愛蓮強調,患者在治療期間,壓力、日夜顛倒是大忌,錯過夜晚人體的排毒時間,會使排毒更困難,症狀反覆,延長治療時間。同時應避免生冷食物、海鮮、牛羊肉、飲酒、辛辣物,芒果、西瓜等水果也要忌口,待病情好轉後,才能適度恢復飲食禁忌。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癌症時鐘快轉11秒 大腸癌蟬聯冠軍女性肺癌僅次乳癌
▸「癌」友倍力GO!防癌知識大考驗,完成測驗好禮等你拿!
相關部落格
-
「長新冠」疑難雜症多中醫怎麼看? 病毒特性影響症狀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99長新冠症狀百百種,除常見呼吸道症狀外,皮膚會有紅疹、潰傷、掉髮,或女性月經週期改變等問題,中醫師鄭愛蓮表示,體質偏濕的人容易有皮膚病,而腎氣不足會影響女性、男性的性功能。 -
「清冠一號」是新冠救命特效藥? 中醫:沒確診別亂吃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252鄭愛蓮表示,曾收治1名中症患者,咳得非常厲害,彷彿要窒息,還伴隨反胃症狀,病情嚴重到一度考慮掛急診;當時針對病人症狀開立藥水與藥粉,藥水成分類似「清冠一號」,但藥性比較溫和,而藥粉則針對個人症狀輕重來調配。並建議患者多用鹽水漱口,因鹽水有殺菌作用,可讓患者上呼吸道的症狀緩解,病人嘗試後,確實有減緩症狀之效果。 -
沒確診能服用清冠一號嗎? 中醫示警錯誤使用恐反效果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0010台灣Omicron病毒確診數大幅攀升,進入社區流行化,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在今年4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說明,清冠一號治療確診病患的案例,引起民眾熱烈討論,對此,中醫師高資承表示,清冠一號適用於已經確診的病患,可以有效改善症狀,但尚未確診的病患服用,恐有反效果。
-
換季家中幼兒過敏來報到 中醫師叮嚀生活小細節可預防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725根據統計,台灣每3個人就有1人是過敏體質,很多孩子換季時,揉眼睛、鼻水直流,有人甚至半夜咳到不能睡。尤其台灣季節變換時,日夜溫差變化特別大,很容易誘發過敏症狀,建議家長應及早就醫。 -
春天皮膚換季問題多 中醫調理代謝體內老廢物質與溼氣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618鄭愛蓮舉例說明,1位70多歲的張伯伯就在去年此時來到診間,由於罹患老人乾燥性全身紅腫癢,用西醫治療好幾年,反反覆覆不見好,冬天時更是渾身不舒服,前胸、後背、臉和腳都很癢,伯伯雖然好幾次嘴上抱怨「怎麼治療那麼久還沒好?」卻不願意再度使類固醇,因為效果太短暫。
延伸閱讀
-
這3類人是思覺失調症高危險群 中西合治回歸正常生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67張賜興解釋,中醫對精神疾病有一套很嚴謹的理論,認為七情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有密切相關,正常人會是五臟平和的狀態,但當其中一臟反應失調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產生疾病;因此中醫治療思覺失調,會先探究患者哪個臟腑出現問題,對症下藥,再來就是考慮先天遺傳因素跟後天的生活及工作環境等加以調整。 -
立秋來臨!中醫教你養肺知識 1次了解潤燥飲食宜與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8958月7日正逢「立秋」,這是秋季的第1個節氣,預示著炎夏即將過去、秋季即將來臨。中醫師周宗翰以養身觀點表示,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陽收陰長,暑熱仍未盡,故穿衣不宜太多,避免影響身體對轉季的適應力。 -
搭長途飛機竟突發性耳聾! 中醫針灸促血液循環可改善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28155歲的鄭小姐日前到歐洲出差,回台灣後左耳突然聽不到聲音,且耳鳴很嚴重,隔天趕緊至醫學中心耳鼻喉科就診。檢查發現,她連90分貝都聽不到,而且伴隨嚴重耳鳴,被診斷為診斷為「左耳突發性耳聾」,但以西藥治療了2個禮拜,都沒有改善,最後到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求診。 -
全台約20萬確診康復者有長新冠 中醫藥膳茶飲幫助恢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327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翁千惠說,染疫後因為肺部受到病毒的侵害,造成肺部損傷,組織修復後產生較厚的組織,此時可以透過養肺的方式來增加肺部機能。 -
異位性皮膚炎不只皮膚出問題! 常見4大共病影響全身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499臨床顯示,部分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在成人後,症狀依舊,甚至惡化,增加過敏(鼻子、眼睛)、感染(皮膚)、慢性病/全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自體免疫疾病),以及心理精神疾病(過動、憂鬱、焦慮)等4大共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