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農曆過年送舊歲迎新春,當然少不了開運年菜與應景零嘴,然而年長者們脆弱的腸胃可受不了這樣的「厚待」,總在年節時抱怨「胃糟糟」,經常引起腹脹、便秘、胃痛等腸胃不適。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至翔提醒,老人家腸胃功能不如年輕人,若年節飲食不忌口,可能使慢性病失控,也造成腸胃負擔。
陳至翔表示,隨著老化,腸胃系統也跟著退化,不只腸胃蠕動速度變慢,胃酸分泌量也跟著降低,食物進到胃中到排空,所需的時間約是青壯年的2倍,雖然平時長者們有相對規律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但農曆春節美食當前,再加上家人團聚、氣氛歡樂,多會有「難得過節,久久1次無妨」心態。
然而陳至翔強調,突然混亂的作息及飲食習慣,最容易引起各種腸胃疾病,加之牙口不好,影響咀嚼能力,食物常未完全咬碎就進到胃中,若吃入過多油膩、粗纖維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更會加重消化不良。
並且年菜常1餐吃不完,會隔餐甚至隔天再加熱食用,食物保存不當易孳生細菌。陳至翔提醒,長者們的抵抗力及免疫力較差,很可能因此而食物中毒或罹患急性腸胃炎。根據健保署統計,2019年春節期間急診10大疾病中,腸胃炎排行第1,有4.4萬多人次,春節後7天內,腸胃炎更高達28萬多人次。
陳至翔醫師進一步指出,腸胃系統除了食道、胃、小腸、大腸外,也包含了肝、膽、胰臟、脾臟,油膩的年菜,不只可能引發長輩們腸胃不適,也會刺激膽囊收縮分泌膽汁,提高膽囊炎、胰臟炎發生的機率,故亦不乏因膽囊或胰臟不堪負荷而發炎掛急診的年長病人。
為了能安心、健康過好年,陳至翔醫師提醒長者們,用餐時應少量多餐,並避免暴飲暴食,使胃塞入大量食物而過度膨脹,影響消化;衛生方面,需注意食材新鮮及菜餚保鮮;烹調方式,則可以清蒸、水煮,代替油炸;年糕、發糕等不易消化,淺嘗即可,不宜過量。
另外,陳至翔醫師也鼓勵長者們多起身活動筋骨,並攝取蔬菜水果等含纖維質食物,幫助腸胃蠕動及排便。歡喜慶新春時,也需維持規律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注重腸胃保健,保有健康才能歡度佳節。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癌症時鐘快轉11秒 大腸癌蟬聯冠軍女性肺癌僅次乳癌
▸長輩也想好好吃頓年夜飯 數位All on 4全口重建可實現
延伸閱讀
-
小心毛小孩腸道感染「絛蟲」作怪 磨屁股、軟便是警訊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1272如果你打算養狗狗貓貓,成為毛小孩的新手爸媽;除了準備適量的食物,你需要寵物疾病的知識來幫毛小孩預防各類疾病。如果你的犬貓經常磨蹭屁股,或是糞便中出現如米粒般的小點,就要格外小心:牠感染寄生蟲了。為了讓各位新手貓奴或狗爸媽照顧狗貓能更上手,《NOW健康》邀請獸醫師分享有關寄生蟲的相關知識。 -
寶寶哭鬧不休病因多 兒科急診常見感染輪狀病毒腸胃炎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825出生還沒滿月的寶寶,哭鬧不休,怎麼哄抱,都無法安靜下來,這是新手爸媽的惡夢,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陳政宇表示,常見兒科急診病因眾多,例如:疝氣、腸胃炎、腸套疊,以及對配方奶的牛奶蛋白成分過敏,家長應該提高警覺,如發現幼兒異狀,務必儘速就醫。 -
貧血少婦上腹痛多次被誤診腸胃炎 最後揪出膽結石作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12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葉俊杰指出,造成膽結石的原因來自於體內的膽固醇、膽鹽、鈣等物質平衡狀態遭到改變,包括膽汁及膽固醇的飽和度過高、膽鹽過度流失、膽囊排空速度減緩及膽汁濃度改變等,因而逐漸累積形成米粒大小或是更大顆的膽結石。 -
諾羅病毒來襲!單週11萬人腹瀉就醫 近4週傳83起群聚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14身為學生的你,身邊有人因為腹瀉請假嗎?或是有人在FB提到自己感染「病毒性腸胃炎」拉個沒完呢?因為諾羅病毒正在偷偷入侵大家的生活!疾管署表示,上週(2月20日至2月26日)因腹瀉就診的人多達11萬人,且近4週(1月24日到2月19日)發生83起腹瀉群聚通報。疾管署提醒,勤洗手與注意飲食,才能防範「病從口入」。 -
老翁急性膽囊炎沒辦法開刀 內視鏡超音波「保膽取石」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73急性膽囊炎是膽結石常見的併發症,而外科開刀切除膽囊是急性膽囊炎的治療首選方式;然而隨著台灣逐漸高齡化,使得許多老年人尤其合併有慢性疾病者,倘若發生膽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時,外科開刀及全身麻醉的風險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