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護「只出不進」策略駁「封院」 醫護人員負荷是關鍵

2101
陳敬哲 報導
辯護「只出不進」策略駁「封院」 陳時中:醫護人員負荷是關鍵
▲針對不「封院」爭議,陳時中強調,讓醫護人員降低工作負荷,才能把院內感染風險降低,但管理移出病人是執行效率好壞關鍵。(圖/NOW健康製作)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群聚,再引爆台北市衛生局前局長邱淑媞,在18年前因SARS和平醫院封院爭議,邱淑媞批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未能「封」住病毒,指揮官陳時中今(23)日下午回應,「只出不進」考慮到醫療量能與負荷,醫療人員高壓工作容易有很大疏漏;但晚間陳時中政策卻類似180度大轉彎。


「只出不進」與「不進不出」? 陳時中:醫護人員負荷才是重點


陳時中特別說,很多專家都有各種角度不同方向,都有戰略面需要去選擇,我們決定「只出不進」,有人建議「不進不出」,也有提議「只進不出」,「不進不出」(封院)最大好處就是不會向外擴散,但是院內感染風險增加,醫院滿滿的人,要隔離就不可能,醫護人員要照顧很多,沒有隔離感染機會就很高。


陳時中持續說明,「只進不出」的好處是有支援人力,到其他醫院的醫事人員到達,場地與動線都不熟悉,器具操作可能也會有困難,原來的醫護人員都在隔離,資料與技術交接都會有困難,照顧負荷沒有減輕,不熟練的醫護人員進駐,加上召回原本出院的病人,醫療量能非常難負荷,很容易就垮了。


陳時中強調,每種策略都有選擇,都希望疫情不會向社區擴張,但每一種策略都是選擇,現在只出不進,在病房區分紅黃區,如果沒有與確診病患有連結,就列在綠區轉出,當醫療負擔降低,醫護照顧量能也比較完整,但不論「只出不進」或「不出不進」都會有病人管理問題,所以才會分等級。


病人移出醫院也有管理困難 隔離與遠端關懷成關鍵


陳時中也說,因出院病人與陪病者都會有管理上困難,因此才會區分3個等級,要求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同時給予關懷服務,例如緊急醫療線上諮詢平台,利用手機APP維持聯繫,也讓部立桃園醫院繼續維持看診,執行效率好就是成敗因素與關鍵。


分區策略午間堅持 晚間疑似180度大轉變


然而就在陳時中對「分區管理」與「只出不進」解說辯護沒多久,因低風險區出院病人確診新冠肺炎,約3個小時後就在召開第2次記者會,對外宣布桃園醫院住院大樓不再分區,全部列為高風險區,但大量移出病患已經接觸社區,要再回醫院也是不可能任務,要求出院病人、陪病者、同住者全數居家隔離。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1晚小便10次站馬桶前就2滴 男人40要留意攝護腺肥大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