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台中53歲楊太太去年彎腰取物時,突然聽到「啵」一聲,頓時上背劇痛、上半身無法旋轉,右側痛到肩膀無法上舉,四處求醫仍未好轉,隨後陸續出現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讓她苦不堪言,直到安排抽血及骨髓穿刺,確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採標靶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後,癌細胞獲控制,讓她重燃抗癌鬥志。
背痛以為肌肉拉傷 檢查竟發現骨髓瘤已第3期
楊太太一開始以為是肌肉拉傷,先至復健科就診,但患部反覆持續疼痛,造成生活品質大降,便轉至骨科檢查,發現右邊第4肋骨骨折,先接受藥物治療半年後,沒想到又出現下背痛情形,經影像檢查發現第8胸椎骨折,並建議使用背架,持續於門診治療追蹤。原本以為警報解除,但楊太太除了下背痛外,後續又出現坐骨神經嚴重疼痛至少3周,醫師抽血檢查後高度懷疑為多發性骨髓瘤,建議轉至血液腫瘤科。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文豊表示,患者來院後安排骨髓穿刺,檢查報告出爐,果然發現病因正是多發性骨髓瘤第3期,當時患者十分恐懼需長期臥床,無法正常生活,對未來喪失信心。
▲黃圈為病灶處。(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經溝通後,醫療團隊評估除了標靶治療外,考量患者下背痛疼痛難耐,建議搭配放射線治療,以控制癌細胞擴散,也可減少患者因癌症引發的疼痛,此舉讓背痛情形大幅減輕,令她重燃抗癌鬥志持續配合追蹤治療中。
多發性骨髓初期無症狀難察覺 醫療進步提升存活率
副院長指出,多發性骨髓瘤在疾病初期,通常不會有任何症狀,但當癌細胞向骨髓外延展時,病患通常會出現頭部、前胸、背部疼痛情形,且癌細胞持續蔓延時,可能會出現骨折、乏力、體重減輕和反覆感染等,甚至可能有噁心、嘔吐、便祕、排尿困難、四肢麻木等現象。
多發性骨髓瘤是1種源自漿細胞的惡性腫瘤,若單獨於發生於某一軟組織或單一骨骼時,稱為漿細胞瘤(plasmacytoma),但多數狀況下這些漿細胞瘤會蔓延至全身多處骨頭,引起疼痛及相關症狀,因此稱之為「多發性骨髓瘤」,常表現出骨骼被破壞、腎衰竭、貧血及高血鈣症。目前此疾病無法完全治癒,但隨著新藥問世,不論在併發症治療或疾病本身治療,都有相當大進步,也使患者存活時間延長。
黃文豊提到,放射治療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也扮演相當重要角色,除可以改善骨骼疼痛,減少使用止痛藥,也能增加病人的活動力,當病人有脊髓壓迫問題時,放射治療合併類固醇治療,能迅速緩解症狀,只要患者與醫療團隊配合,不僅存活期大幅延長,生活品質也能顯著改善。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發熱衣成禦寒熱銷商品 清洗方式錯誤保溫效果大打折扣
延伸閱讀
-
久坐、搬重物突然「閃到腰」 下背痛6症狀你中幾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80林頌凱分析,如果是急性下背疼痛,約在2天到1個星期內可恢復,約9成急性下背痛患者在6到12周之內會自然痊癒,但如果沒有適當治療,就容易復發,或演變成慢性下背痛,治療較為棘手。 -
撞球名將珍娜李驚傳罹卵巢癌 荷爾蒙過度刺激是禍首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1899國逆婦癌權威、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賴鴻政表示,治療卵巢癌的藥物愈來愈多,化療、標靶及免疫療法,切勿輕言放棄。 -
2歲女童換尿布全是血送急診 多處瘀青竟是這功能異常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1384女童在幾個禮拜前得了場感冒現在剛痊癒,某天在換尿布的時候,保母發現尿布上面都是血,於是緊張的請家屬趕緊帶小美去就醫。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急診做身體檢查時,發現小美身上有多處瘀青,甚至在手臂皮下處還有腫脹的血塊;由於不能排除是不是因為外力因素導致女童出現此種情況,於是請社工師一同協助孩童就醫,並連絡婦產科醫師做陰部的檢查。
-
骨鬆檢查骨折驚見腫瘤 出現背痛症狀建議就醫檢查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386龔煥文醫師指出,脊膜瘤發生率極低,每10萬人每年發病率約1人,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4到8倍。而人體脊椎位置又可分為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和尾椎,若患處位於胸椎,極可能造成胸悶、心律不整或腸胃功能不良等。醫師進一步說明,脊椎中的脊髓外側包覆著1層硬脊膜,其為較強韌的纖維組織,可有效阻止腫瘤穿透。原發性腫瘤可依生長位置區分成硬脊膜外的「骨源腫瘤」、介於硬脊膜內的「神經鞘瘤」及「硬脊膜瘤」、位於脊髓內的「室膜瘤」及「星狀細胞瘤」。如劉女士則為良性的胸椎硬脊膜內的為「硬脊膜瘤」。 -
腳中風延誤就醫恐截肢 預防從血管保養、檢查雙腳做起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496張阿姨就診後得知來這是「下肢周邊動脈阻塞」,也就是俗稱的「腳中風」,屏東基督教醫院張雲德主任評估後認為要盡快處理。張阿姨接受微創手術,使用氣球導管擴張術將血管的管徑擴張開來,並使用塗藥球囊降低再次阻塞的可能。
術後張阿姨復原得很順利,很快又能回到公園運動,即使走4000公尺都沒有問題,相當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