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員表示,本次研究區域是前額葉皮質層,位於大腦額葉的前端,控制著行為、情緒和決策等功能。(圖/NOW健康製作)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根據《神經科學期刊》(J. Neurosci)發表的1項研究表示,向大腦施加少量電力,可以減少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和憂鬱症患者的負面情緒。研究人員說,這項技術就是經顱磁刺激治療(TMS),它是利用磁場的變化,將小量電流輸送至大腦的特定區域。本次研究區域是前額葉皮質層,位於大腦額葉的前端,控制著行為、情緒和決策等功能。
中國深圳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經顱磁刺激治療(TMS)的穿戴裝置已經用於治療偏頭痛和其他腦部疾病;此外,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於2008年批准用於治療重度憂鬱症。
中國深圳大學心理學研究人員Dandan Zhang表示,憂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精神疾病患者,很難控制他們的負面情緒;而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層正是控制著決策和情緒反應。透過經顱磁刺激治療(TMS)刺激這些區域,進而減少負面情緒的發生。
研究人員說,研究過程中刺激前額葉皮質層的任一區域,都可以減少負面情緒,而且效果可以持續約1個小時。Dandan Zhang和其他研究員認為,這表示針對性的腦刺激結合精神疾病治療,將可改善精神健康障礙。
編輯:陳盈臻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面對寒流與變種病毒夾擊 超級抗氧化酵素SOD化解危機
延伸閱讀
-
空汙不只影響心肺健康 研究指出恐增加慢性腎臟病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280研究人員分析了47,000多名中國成年人的調查數據,並根據衛星信息估算他們居住地這2年來的空汙情形。他們發現有10.8%的參與者患有慢性腎臟疾病,空氣中平均每立方公尺如果增加了10微克的懸浮微粒,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機率就升高1.3倍。 -
接種疫苗別害怕 研究:做鬼臉或大笑有助減輕打針疼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57心理學教授Sarah Pressman表示,面對痛苦或開心的時候,人類會做出相對應的臉部表情,包括活動眼部的肌肉、推擠臉頰和露出牙齒等;這些反應恰好與面無表情相反,有助於減輕不適和壓力。 -
疫情被迫在家工作悶出病 專家建議可打造專屬工作空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74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受COVID-19的限制而在家工作,有將近65%的人發現自己出現身體不適狀況,包括頸部和下背部疼痛,大約74%的人表示他們有心理健康問題,例如焦慮或憂鬱。而這些健康風險在工作和家庭兩頭燒的婦女或是要照顧嬰幼兒的爸媽身上更為嚴重。 -
BMI指數呈肥胖者罹患大腸癌機率高 但男女風險仍有別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35英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58,000名大腸癌患者,以及將近68,000名沒有罹患大腸癌患者的數據,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偏高對男性而言比較危險,而腰臀比例(衡量腹部脂肪的指標)偏高對女性而言較危險。 -
研究發現:男性感染新冠病毒 重症機率是女性3倍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370南非開普敦大學的兒科風溼病學家,同時也是研究合著者的Kate Webb表示,他不希望男性因為這些數據而變得軟弱。而這些發現將使得研究人員能夠提出質疑,包括為什麼男女之間會有這些差異,以及如何在對抗COVID-19的過程中善用這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