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過敏導致鼻水「共共流」,就醫檢查竟意外發現罕見翼管神經瘤!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醫師許原禎表示,翼管神經瘤全世界不到20例,這是台灣首次報告第1例,相當罕見。許醫師運用內視鏡導航系統分離腫瘤與周圍腦神經血管並成功摘除,病人術後復原良好,解決過敏外也拆除腫瘤炸彈。
才30多歲的張先生,從小就有鼻過敏症狀,吃東西不論冷熱,都會鼻水直流,連吃藥、噴鼻噴劑都無法改善。張先生原想放棄治療,但看到侄子嚴重鼻過敏流鼻水是透過翼管神經手術解決,重燃希望而就醫。
許原禎醫師初步判斷翼管神經截斷手術,可解決張先生吃東西鼻水狂流的症狀,沒想到手術前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張先生右側翼管神經靠近翼顎窩附近有1個約2公分的腫瘤。許醫師解釋,長在翼管神經上的腫瘤屬於「神經髓鞘瘤」,把神經當作電線形容,神經髓鞘瘤就是從包覆銅線的絕緣層長出腫瘤,儘管神經髓鞘瘤多為良性,但如果腫瘤持續長大,將壓迫周邊神經與血管,可能影響視力與顏面感覺,不僅更難處理,傷口也會更大,復原期更長。
張先生翼管神經瘤位於翼顎窩,靠近眼窩、顱底與主動脈,傳統開顱手術或放射線治療都有傷害顏面神經與血管疑慮。許醫師與病人討論後,決定採用內視鏡微創手術剝除腫瘤。許醫師表示,根據文獻紀載,過去翼管神經瘤都採開顱手術,自鼻腔切開上頷骨頭,才能打開手術視野摘除腫瘤,這方式傷口大、復原時間長,很容易造成感染,且可能有臉麻與視力衰退等腦神經受傷後遺症。
許原禎醫師為了縮短病人復原時間並降低臉麻與視力副作用,採兩階段微創手術。第1階段先手術截斷翼管神經解決病人吃東西嚴重流鼻水過敏,同步為第2階段的腫瘤摘除手術建立通道,避免傷害三叉神經與周邊組織,造成後遺症;第2階段腫瘤手術,從前階段手術建立的通道,以內視鏡由後往前摘除腫瘤。許醫師表示,雖已建立通道,但腫瘤位置在顱底、眼窩並貼近主動脈,加上腫瘤已沾黏翼管神經,剝除不易,手術更須戰戰兢兢,一點一點從翼管神經上剝除腫瘤,避免傷害主動脈造成大出血。
▲透過影像檢查,發現翼管神經瘤緊鄰動脈,必須一點一點剝除腫瘤,避免大出血。(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雖然由後往前手術比較費功夫,但透過微創手術保留原本黏膜組織,減少不必要的破壞,不但術後復原快,對病人日後生活比較不會造成困擾。張先生手術拆除腫瘤後復原良好,吃東西也不再鼻水直流。他感謝許醫師讓他臉部外觀與功能都沒改變,也解決了心頭大患。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面對寒流與變種病毒夾擊 超級抗氧化酵素SOD化解危機
延伸閱讀
-
鼻過敏釀鼻竇炎膿液充滿眼窩 確診蜂窩性組織炎險失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31台北慈濟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吳秉昇表示,眼窩蜂窩性組織炎最嚴重,很可能是細菌跑到腦部,導致海綿竇感染傷害到視神經,更有失明風險。但如果同楊同學一般,鼻子過敏患者經常鼻塞流鼻水,鼻腔內部腫脹,不太容易區分是鼻竇炎或僅是鼻過敏,如果不能適時妥善獲得治療,病況就有可能越來越嚴重。 -
異位性皮膚炎抓破皮還是癢 病情控制量化有利醫病溝通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343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暨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濕疹)為慢性發炎性皮膚病,臨床上常反覆發作,且疾病強度也會隨時間時好時壞,症狀嚴重時,幾乎沒有生活品質可言。 -
肺動脈高壓又稱心臟癌症 未治療5年存活率比大腸癌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388因呼吸困難,必須使用氧氣管、在家休養,而因為氧氣管最長僅6米,林小姐笑稱自己是「6米女孩」。目前林小姐穩定治療,回想起過去自己過馬路時,走太慢而被按喇叭、遭白眼,當時以為腿短、年紀大了,確診為肺動脈高壓後,才知走路慢為症狀之一。 -
侯佩岑剛過完生日凌晨就掛急診 別小看急性過敏風險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1318侯佩岑曾有「台灣第一美女主播」之稱,20日是她42歲生日,這1個星期來,多位姐妹淘輪番幫她慶生,沒想到卻在生日夜出狀況,因呼吸困難被緊急送醫。台灣急診醫學會表示,造成過敏性反應的主因有3大類,分別為藥物、食物和毒液,國內住院且有過敏性休克的病患中,以藥物所引起的比率最高,其次為食物造成。美國研究發現,最常引起致死性過敏性休克的藥物種類為Betalactam類抗生素、在全麻醉情況下,給予肌肉鬆弛劑及注射型顯影劑。 -
服用登山藥近視飆升破千度 沒想到竟是藥物過敏惹禍!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454黃先生日前與朋友相約爬山,服用半顆高山症藥物後開車前往約定地,路途卻發現無法明辨儀表板上的數字,想著應是夜色昏暗不疑有他,翌日清晨又服下半顆藥物,爬山過程視力越漸模糊,又歸咎為疲勞所致,直到下山至眼鏡行測量,發現近視度數由350度飆升至1,100度;他趕緊前往醫學中心就醫後,卻被診斷為高山症,讓曾登過更高山峰的黃先生心存疑惑,改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經眼科部主任檢查及問診後,判斷黃先生是因對高山症藥物中磺胺類成分過敏,造成度數驟增,為避免併發急性青光眼,即刻施予藥物治療,1周後黃先生視力恢復,回歸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