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志遠/高雄報導】國健署於2019進行國人肥胖現況統計,數字顯示台灣成人過重與肥胖盛行率已達47.97%,幾乎2個成人就有1個有過胖問題,這不僅是台灣國民健康危機,再不改善,未來也將造成健保沉重負擔。有鑑於此,高雄博田國際醫院特地投入資源,延攬「亞洲減重教父」黃致錕醫師及其團隊成立國際代謝形體中心,結合內、外科及整形外科,針對肥胖患者提供一站式的減重醫療,希望能加速達到改善國人健康的目標。
BMI大於27的肥胖患者 醫師:需減重醫療的介入才有效
醫學上關於肥胖的定義,當「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大於24就是過重,一般輕微過重還可透過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獲得控制,但BMI大於27的肥胖患者就需要專業減重醫療的介入才有辦法。博田國際醫院國際代謝形體中心院長黃致錕說,「肥胖患者治療,若只是著重於大腦慾望的抑制,是無法達到長期且有效的減重成效,透過減重代謝外科手術觀察到的現象是影響腸胃道荷爾蒙,長期減少飲食慾望,才能達到長期且有效的減重成效。」
▲黃致錕醫師表示,藉由手術或非手術方式改變腸胃道荷爾蒙,是減重治療的關鍵。(圖/博田國際醫院國際代謝形體中心提供)
減重手術不只是解決肥胖 同時改善代謝及肥胖併發症
擁有15年減重醫療經驗,經手6,000例減重手術的黃致錕院長進一步指出,減重手術除了減去體重之外,另一層意義還可同步改善約8成由肥胖帶來的三高、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
近年來,減重手術也被應用來改善代謝方面的疾病,黃致錕院長以收治的患者藝人「大白鯊」陳今佩為例,即便將屆70高齡,手術後至今12年血糖、血壓、血脂就都維持得很好。
▲日前久未露面的藝人陳今佩現身高雄博田國際醫院,分享2008年經由黃致錕執刀成功減重後,至今依然健康的樂活之道。(圖/博田國際醫院國際代謝形體中心提供)
黃致錕院長特別提醒,並非想做減重手術就能做,這在國際間是有一定的評估標準的,BMI值達到32以上並合併肥胖帶來的疾病,經過醫生專業評估後才會為患施作減重手術。
而目前全球減重手術的術式有許多種,但大致可分為胃繞道手術與胃縮小手術2大主流,有別以往以術式為導向的醫療決策,黃致錕院長強調,最新的醫療趨勢則傾向先針對病人個別身體狀況、伴隨疾病、肥胖程度、腸胃道狀況進行綜合評估,最後再為病患選擇最適合的療程。
▲肥胖治療需經由專業醫師評定,並選擇適合病患個別身體狀況、肥胖程度、腸胃道狀況等條件的療程,才能達到安全減重的效果。(圖/博田國際醫院國際代謝形體中心提供)
肥胖不只影響身體機能 高達4成患者合併情緒問題
肥胖除了體重過重的困擾及伴隨的身體疾病外,常常也對患者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臨床上黃致錕院長觀察多數求診患者常會有不快樂、退縮的傾向,由於外型的關係,患者在求職及愛情生活也會有障礙,其中重症肥胖的人當中更有高達4成合併精神情緒問題,呼籲大家要正視肥胖醫療的重要性。
所幸現在減重手術已經相當成熟,尤其台灣減重手術更居亞洲的領導地位,以博田醫院國際代謝形體中心來說,更結合內、外科與整形外科提供完整的整合性醫療,如有相關困擾的患者都可以放心求助專業醫師諮詢,獲得適當的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面對寒流與變種病毒夾擊 超級抗氧化酵素SOD化解危機
延伸閱讀
-
1歲幼童正餐不宜再喝配方奶 以免含糖飲成孩子好朋友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285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嬰兒在前6個月最好的食品就是母乳,營養最符合孩子需求。當小孩6個月後母親假使乳水不足,或有工作等需求,若不太方便餵母乳,可以使用1歲前配方奶,我國對1歲前營養成分有嚴格規範,規定營養成分需趨近母乳,但此時也要準備副食品讓孩子食用。 -
輕薄發熱衣方便又抗寒 這4類人穿了恐招致搔癢起疹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96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提醒,發熱衣較適合在10℃以下的低溫穿著,而新陳代謝快、有異位性皮膚炎、乾性膚質的人並不適合穿發熱衣,建議採「洋蔥式」穿法來保暖。 -
吃太辣小心得痔瘡! 胃出現「1狀況」就該停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65許多文章卻指出,吃辣有可能會引起痔瘡發生的可能,針對這樣的問題,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沈明宏抱持不同的看法。他說明,痔瘡乃是每個人天生都有的一種組織,所以,吃辣並不會引起痔瘡,只是,若病患本 的痔瘡已有癢、腫痛,甚至是出血的症狀時,這個時候若還吃過量的辣,就會加劇痔瘡的病況。
-
BMI指數呈肥胖者罹患大腸癌機率高 但男女風險仍有別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35英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58,000名大腸癌患者,以及將近68,000名沒有罹患大腸癌患者的數據,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偏高對男性而言比較危險,而腰臀比例(衡量腹部脂肪的指標)偏高對女性而言較危險。 -
微醺狀態酒駕最危險 年終聚餐醫院急診室忙碌高峰期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409在聚會結束後,如何安全地返家是關係個人生命安全重要的決定,大多數民眾都明白酒後駕車是不被允許的,事先安排規劃好返家路線,搭乘計程車、大眾運輸亦或是選擇指定駕駛都是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