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3歲楊同學平時就有鼻子過敏體質,一直不以為意,某天右眼感覺疼痛,前往眼科診所檢查,當下確認視力與眼球轉動狀況後,未發現明顯異狀,醫師給予藥水與抗生素治療,不料之後症狀卻越來越嚴重,立刻到大醫院急診,醫師發現右眼與周邊嚴重腫脹,伴隨眼球轉動異常,檢查確診是鼻竇炎引發眼窩蜂窩性組織炎。
鼻過敏容易併發鼻竇炎 最嚴重小心視神經受損
台北慈濟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吳秉昇表示,眼窩蜂窩性組織炎最嚴重,很可能是細菌跑到腦部,導致海綿竇感染傷害到視神經,更有失明風險。但如果同楊同學一般,鼻子過敏患者經常鼻塞流鼻水,鼻腔內部腫脹,不太容易區分是鼻竇炎或僅是鼻過敏,如果不能適時妥善獲得治療,病況就有可能越來越嚴重。
吳秉昇解釋,鼻竇是顴骨、鼻子周邊、額頭靠近鼻子處幾個部位,有好幾個骨頭的空洞腔式,平時有管道接鼻腔,如果發生感染,濃液可以藉由鼻腔流出,但鼻子過敏民眾,鼻腔經常腫脹堵住鼻竇,感染濃液難以流出容易蓄積,讓鼻竇裡都是膿液,個案楊同學就是鼻竇膿液侵犯到眼睛周邊,引發一系列病症。
▲眼窩周邊異常腫大眼球轉動異常,就有可能因鼻竇炎,導致膿液壓迫到肌肉或神經。(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個案就醫眼窩周邊腫脹嚴重 電腦掃描發現滿滿膿液
吳秉昇說明,楊同學到院急診時,右眼周邊組織腫脹很嚴重,會診眼科醫師發現眼球轉動異常,立即使用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楊同學鼻竇炎相當嚴重,同時已經擴散到眼窩周邊,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如果不能及時受到治療,膿液恐怕壓迫眼球神經,最嚴重細菌可能侵犯腦部,導致感染傷害視覺相關神經。
吳秉昇強調,確定楊同學疾病後,決定先用抗生素治療,如果狀況仍未改善,就必須利用手術去除膿液,幸好在抗生素作用下,楊同學病灶陸續改善,眼窩周邊腫脹開始消退,慢慢恢復正常,住院期間每天都有接受眼部檢查,也確認勢力沒有受損,沒有後遺症出院,日後追蹤也都恢復良好。
上呼吸道感染易併發鼻竇炎 30 %至80 %過敏性鼻炎兒童也易發
吳秉昇提醒,兒童鼻竇炎依病程長短,分為急性及慢性,急性鼻竇炎病程約在1個月內,而慢性鼻竇炎則可能持續3個月以上。感冒與過敏是誘發兒童鼻竇炎的兩大原因,根據統計,6 %至9 %的兒童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併發鼻竇炎,而30 %至80 %鼻竇炎發生在過敏性鼻炎的兒童身上。
吳秉昇說明,人體有額竇、蝶竇、篩竇、上顎竇4對鼻竇,鼻竇內黏膜會持續分泌腺體,滋潤及過濾吸入的空氣。正常情況下鼻腔暢通,分泌物能自行排出,但若鼻黏膜腫脹,造成鼻竇開口堵塞使鼻液滯留,就可能因病毒、細菌增生引發鼻竇炎。
黃綠鼻涕、鼻涕倒流、口臭出現 小心鼻竇炎應立刻就醫
吳秉昇提醒,鼻竇炎常見症狀包括鼻塞、黃綠鼻涕、鼻涕倒流、口臭、頭痛等,長期下來會影響睡眠,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等情形。若發炎情形惡化恐引發眼窩蜂窩性組織炎等併發症,除了失明,更會危及生命,鼻竇炎治療會以口服抗生素及鼻噴劑為主,如果症狀未見改善,就需考慮內視鏡手術。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男人遇3種情況包皮非割不可 這個季節最適合手術
延伸閱讀
-
寒假過後近視度數飆3倍 研究指出學童度數過高恐失明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269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部部主任方怡謨表示,近視的成因為是眼球前後徑軸長不正常地增長,近視度數愈多,表示眼軸愈不正常增長,主要原因是環境光線不足,以及不良的用眼習慣,例如,沉浸在3C螢幕產品或長時間近距離用眼。
-
疫情緊繃慢性鼻炎患者如何分辨症狀? 專業醫師來解答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616臨床上常遇到病患詢問:「醫師,我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啊?」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感冒初期症狀常與過敏反應大同小異,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及鼻涕倒流等,但感冒或流感可能出現發燒或全身痠痛,單純過敏並不會發燒、也不會腰痠背痛,通常感冒病程來到第3、4天,鼻涕會轉為白色或黃色濃稠狀,然而過敏鼻炎主要以每天早晨起床後「哈啾!哈啾!」鼻子癢一直揉,鼻涕則為清澈水狀。 -
女高中生眼壓過高險失明 竟是類固醇藥誘發合併青光眼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306羅東博愛醫院吳政修醫師表示,眼壓其實像血壓一樣,1天內會有高高低低的起伏,若眼壓升高,主要是因為眼睛的房水系統出狀況,排不順的房水液造成眼睛壓力上升,但慢性的變化民眾很難自行查覺,一旦有症狀,如視力下降、視野變窄等,常常已眼壓過高使視神經受到傷害,並進展成青光眼,若延誤就醫,病人會有失明的危險。 -
陳時中提醒酒精不離身 感染科醫師:這些物品也要消毒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431王孝為表示,酒精可以殺死大部分細菌,但病毒則要視結構而定,一般常見腺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等,因沒有外套膜,酒精沒辦法作用;但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具有外套膜,酒精能夠破壞外套膜崩解病毒,導致病毒死亡,不過只有剛好濃度75%的酒精,才能在適當的強度與時間殺死病毒。 -
男子肛門流膿依賴護墊 克隆氏症併發廔管「坐立難安」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554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林春吉醫師指出,上述患者為克隆氏症患者,已經出現嚴重併發症,才導致肛門附近瘻管生成,讓直腸分泌物及排泄物亂竄、滲漏。林春吉醫師提醒,這種發炎性腸道疾病,侵犯的範圍從口腔到肛門等整個消化道,發炎的深度擴及腸道的整層腸壁,若長期發炎未控制,甚至可能導致周遭器官的侵犯形成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