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63歲的蕭先生抽菸超過30年,身體還算硬朗且無慢性疾病。1年前開始出現斷斷續續的血尿,由於不會痛且並非每次都出現,就不特別在意。但今年開始血尿變得越來越頻繁,小便顏色甚至由淡紅轉為深紅,除此之外也開始出現頻尿、尿不乾淨與急尿等症狀,在太太力勸之下才來門診就醫。
膀胱癌男性比例高 有抽菸習慣更需注意
經門診安排的尿液檢查及尿液細胞學檢查,發現到大量紅血球及惡性細胞,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後顯示膀胱底部有1顆3公分大的腫瘤。最後在醫師經膀胱鏡確認後,發現靠近膀胱頸的位置有1顆乳突腫瘤,且病理報告證實為第1期高惡性度膀胱癌。幸運的是沒有發現局部淋巴結侵犯或是遠端轉移,蕭先生在接受經尿道內視鏡膀胱腫瘤刮除手術,以及幾次膀胱化學藥物灌注之後恢復良好,並持續於門診追蹤。
根據107年國民健康署癌症年報指出,男性膀胱癌的發生率排名為第11位、女性為第16位。男性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4倍,最常見的致癌因子就是抽菸;另外像是長期接觸化學藥劑、染劑等含有芳香胺的物質,以及慢性膀胱發炎都可能與膀胱癌有關。
無痛血尿容易忽略 建議有症狀先就醫
亞東醫院泌尿科醫師鄭百諭表示,臨床上大約有85%的膀胱癌患者會出現無痛性血尿,但因不會疼痛感,病人往往會選擇性忽略而延誤就醫;除此之外,膀胱癌也會出現頻尿、急尿等症狀。醫師指出,雖然診斷上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對於偵測膀胱癌有一些幫助,但是目前診斷上的黃金標準仍然以膀胱鏡檢查以及病理切片為主,依據病理報告中癌細胞的惡性度以及侵犯的深度來決定癌症期別及預後發展。
鄭百諭醫師說,非侵襲性的膀胱癌若非原位癌,可透過內視鏡腫瘤刮除合併術後膀胱藥物灌注,但因為復發率高,術後需要定期以膀胱鏡追蹤;若癌症已經侵犯膀胱肌肉層,內視鏡刮除也無法完全切除腫瘤,此時需考慮膀胱切除手術或者全身性化學治療合併膀胱放射線治療。另外,若腫瘤已經出現其他器官轉移,此時建議接受全身性化學治療或者免疫治療才有機會延長存活時間。
鄭百諭醫師強調,膀胱癌治療針對不同期別、細胞分化以及腫瘤惡性度有不同的治療方式,需要臨床醫師針對病人狀況做出最適合的治療決策。此外,無痛性血尿可能是泌尿系統疾病或膀胱腫瘤唯一的臨床表現,呼籲若有相關症狀的民眾,需儘早至泌尿科門診接受評估及進一步檢查,才能降低疾病或腫瘤惡化的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這「鉻」不能缺!
延伸閱讀
-
輕熟女1小時小便6次 膀胱黏膜受傷有尿就痠痛難忍!
兩性關係 / 婦科診療室1243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雲筑表示,女性泌尿道常受到細菌侵擾,尿道與膀胱發生感染很常見,大多藉由抗生素治療後,症狀就會漸漸改善,但個案也曾經使用抗生素,症狀卻未解決仍反覆發作,藉由內視鏡等影像檢查後發現,個案膀胱內壁黏膜有破損受傷,容易受刺激感覺疼痛,確診間質性膀胱炎。 -
別只補鋅! 保養攝護腺「6種食物」趁年輕要多吃
兩性關係 / 男人幫1572日常飲食經常攝取動物性高脂肪的食物,這類脂肪屬於飽和性脂肪酸,根據研究顯示,會誘使攝護腺癌的發生,例如豬、牛、羊等紅肉類,以及牛油、豬油等,都屬於高脂肪食物。 -
老翁攝護腺比正常大5倍 尿道堵塞膀胱積尿雷射解危機
兩性關係 / 男人幫1439男性攝護腺正常大小約25至30公克,掌管射精功能,位於膀胱正下方出口處並包圍著尿道,雙和醫院泌尿科醫師高偉棠表示,隨年齡增長,男性荷爾蒙持續分泌,攝護腺會逐漸增大,進而因為壓迫膀胱以及尿道,產生許多泌尿道的症狀,通常男性55歲開始可能會有排尿不順暢、卡卡等困擾,直到7、80歲約8成患者需要採取治療來改善。 -
港男攝護腺肥大求助無門 跨海來台就醫汽化術擺脫尿袋
兩性關係 / 男人幫1570由於香港目前疫情嚴重,醫療資源吃緊,朱先生掛著尿袋在病床上躺了2個禮拜後,才到台灣接受進一步治療。到院時,因攝護腺肥大造成尿液無法排出,不只有腎水腫、尿滯留的情況,腎指數也嚴重飆高,使腎功能岌岌可危。 -
因禍得福!車禍送醫發現腎腫瘤 達文西手術所幸保住腎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1389童綜合醫院泌尿科微創內視鏡翁瑋駿主任表示,過去對於腎細胞癌最簡單的方式為腎臟全切除手術。腫瘤快速根除之後,病患必須面對的是少1顆腎臟。不過若是能早期發現,只需切除部分腎臟,不需將整個腎臟拿掉,儘可能多保留一些腎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