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年底11月居然仍有颱風攪局天氣,加上東北風影響下,氣溫與氣候都變化相當劇烈,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衛福部國衛院研究發現,肌肉量少會阻礙身體維持體溫能力,同時也降低免疫力功能,發生疾病與死亡風險也上升,特別是基因異常的早衰症患者,或肌肉流失的老人家,都會因肌肉量少引發身體狀況。
基因突變誘發早衰症 肌肉少體表溫度降低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紀雅惠表示,人假使核纖層蛋白質突變,就容易造成嚴重肌肉萎縮,8歲孩子可能看起來像60歲以上年長者,老化速度是一般人8倍,並且很容易有心血管疾病、身材矮小體重不重、硬皮症等。利用生物工程把異常基因殖入小鼠胚胎,發現新生小鼠也會有類似狀況。
紀雅惠強調,觀察發生肌肉早衰小鼠能發現,除了肌肉功能嚴重衰退外,壽命也嚴重受到影響,壽命大幅度降低,同時身體表面溫度也顯著低了許多,也因整體產熱能力降低,夜晚活動能力明顯下降,身體有明顯抖動現象。藉此能夠發現,肌肉在生理機能維持有絕對性角色,特別是維持體溫與心血管相關健康。
早衰蛋白會造成鈣離子失去平衡 導致肌肉產熱與代謝功能失能
紀雅惠解釋,肌肉收縮與鈣離子對體溫有絕對關鍵,早衰蛋白會造成鈣離子失去平衡,導致肌肉產熱與代謝功能失能,導致小鼠壽命大幅縮短;紀雅惠別說,以往肌肉與壽命相關研究,多是用統計方式發現,這次研究則是直接找到有缺陷基因,研究成果已於今(109)年2月發表於國際細胞老化研究頂尖期刊《Aging Cell》。
全身肌肉1天產生600至700大卡熱量 要維持就要每天運動
肌肉都是新陳代謝與維持生命的重要關鍵!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家醫科柳朋馳表示,蛋白質攝取不足與運動量下降,都會減少身體肌肉量,但肌肉是體溫熱量的重要來源,當身體熱量不足,肌肉會在我們不知道狀態下顫抖產生熱量,一天大約能生產600至700大卡熱量,如果肌肉不足熱量消耗減少,就會增加肥胖風險。
柳朋馳強調,維持身體肌肉對健康非常重要,但不斷運動才會增加或維持肌肉量,否則就會逐漸減少,因此,每天運動是基本功課。如果是年長者在兼顧安全下,運動時會有一點喘仍然可以講話但無法唱歌,這樣運動強度比較合適,如果腎臟沒有慢性疾病需要控制,增加優質的蛋白質攝取,都有助於維持肌肉。
延伸閱讀
-
邊追劇邊放鬆! 9招滾筒動作解放僵硬肌肉全身不痠痛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260外科醫師白映俞表示,滾筒是種放鬆筋膜的器材,利用滾筒時,會替結締組織與肌肉帶來壓力,這些不同層次的壓力,改變了筋膜裡面的液體分布,增進淋巴與代謝物質的交換,因而改變肌筋膜內張力緊繃的狀況,增加肌肉、筋膜的局部血流和彈性。所以,滾筒放鬆是種靠著穩定、緩慢的壓力,減少筋膜變僵硬的方式。 -
小時候胖就是真的胖 年僅15歲就已70公斤確診糖尿病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29515歲小晴(化名),從小就是「白白肉肉」,高一入學檢查時身高164.3公分、體重70.5公斤,BMI為 26.12 kg/m2,空腹血糖高達296 mg/dL,經轉介至醫院後確診為第2型糖尿病,目前在兒童內分泌科規律治療中,病情控制良好。 -
小金城武被翻出歪鼻舊照 歪鼻成因多矯正方式1次搞懂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1538專業鼻整形診所院長張展瑋表示,歪鼻除了影響美觀,若合併有臉部歪斜問題,比較容易給人不夠幹練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歪鼻會使呼吸功能不順暢,睡覺時易打鼾、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下來恐引發心血管疾病,因此若有歪鼻現象,建議求醫師協助。 -
國健署推慢性病評估網站 簡單資料能測10年後罹病機率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435國民健康署今天公布「台灣慢性病風險評估」模型平台,賈淑麗代理署長表示,這項國人罹病預警系統係由國家衛生研究院運用1993至199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並串聯1,350萬筆健保資料,讓國人預測罹病機率。 -
8成心血管疾病可以預防! 這些日常生活壞習慣快遠離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319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2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則造成5.3萬人死亡,超過頭號殺手癌症奪走的人命。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更應愛護自己的心,檢視壞習慣有多少,風險就會有多高,千萬別仗著年輕就不管,維持健康生活型態,避免心血管疾病帶來的威脅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