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害怕終日洗腎 合併中醫治療可妥善控制血糖

2755
陳盈臻 報導
糖尿病
▲使用中藥的定義為持續用藥至少28天以上,如果持續時間越久,就越能延緩施打胰島素的時間。(圖/ingimage)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嚴格要求自己忌口、運動,規律用藥,就是擔心必須過上天天施打胰島素,甚至洗腎的日子,長庚1項研究發現,如果接受中西醫合併用藥治療超過28天,能讓血糖控制得更好,延緩打胰島素時間。


長庚醫療體系舉辦「第1屆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論壇」,發表8篇中醫學術研究論文,範圍涉及「針灸運用於肋骨骨折」、「鼻咽癌常用中藥探討處方」、「過敏性鼻炎患者腸道環境之改善」、「丹參在心血管疾病之轉譯醫學」、「糖尿病腎病變輔助中醫治療之進展」以及「婦女膀胱過動症」。高雄長庚中醫部主任蔡明諺表示,傳統中醫為先人智慧結晶,而這8個研究成果關乎國人健康,可以作為重要的中醫臨床資料,供臨床醫界參考。


嘉義長庚中醫科主治醫師蔡盈盈發表「糖尿病腎病變輔助中醫治療之進展」,她表示,從中醫角度來看,糖尿病典型症狀歸類在中醫「消渴」範疇,治療重點在於調理脾胃消化機能,讓血液裡過多的葡萄糖(熱),得以被人體再吸收利用,達到調降血糖的效果。


為了解中醫藥在糖尿病治療方面的輔助功效,研究團隊分析2000至2003年健保資料庫,搜集1萬3,048位接受西藥治療糖尿病的病人,其中6,524人合併使用中藥,另外一半的人無接受中藥治療。


研究團隊以世代研究方式追蹤至2013年。在校正糖尿病嚴重程度、糖尿病用藥跟其他干擾因子後,研究結果發現,使用中藥的第2型糖尿病病患,可以延遲從罹病到疾病進展需要施打胰島素的時間,而且跟中藥的使用天數長短成正相關。蔡盈盈解釋,使用中藥的定義為持續用藥至少28天以上,如果持續時間越久,就越能延緩施打胰島素的時間。


1位64歲王姓糖友,罹病5年,期間服用口服降血糖藥已有3年半,糖化血色素控制在6.5以下,但眼底視網膜已出現血管增生,合併腎功能下降和蛋白尿,且常感覺疲倦,老打呵欠。經腎臟科轉介至中醫治療,接受六味地黃丸搭配黃耆治療2個月後,體力回升、血糖控制穩定,肌酐酸從1.4下降到1.2,尿液全蛋白/肌酸酐比值也從2200減少到1400,生活品質獲得改善。


此外,中西醫合併治療,也有助於延後洗腎時間,桃園長庚中醫部郭純伶醫師研究也顯示,糖尿病腎病變在使用中藥後,可以較未服用中藥的病患延後洗腎的風險比率為0.59,並減少5年內的死亡率,死亡風險則為0.42。


蔡明諺表示,常見的中藥單方如黃耆、西洋參、天門冬、山茱萸、五味子或芍藥,以及六味地黃丸等複方,在糖尿病腎病變的不同階段,都具有抑制蛋白尿和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的功效,對糖尿病患有預防惡化的幫助。


更多NOW健康報導
▸拉皮療程怕會燙傷? 慎選原廠儀器與專業醫師缺一不可
▸失智症及早介入穩住病況延緩惡化 預防從40歲就要開始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