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全民健保開辦25年累積649億就醫紀錄、22億筆醫療影像,被視為全球少見的醫療資料庫,健保署今天公布健保AI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與癌症確診有關,其中又以肺癌腦轉移居多,北榮即開發出開發腦轉移瘤AI輔助診斷系統,協助確診。
健保開辦25周年 15件人工智慧研發案多數與癌症有關
健保署於27日舉辦「健保25週年‧健保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研討會」,署長李伯璋表示,配合智慧政府行動方案,健保署108年6月開放資料庫,外界透過產學合作方式提出申請。
總共收到15件試辦計畫申請案件,包含醫界9家、學界6家,其中10案有產學合作。研討會上,共有12個團隊發表AI研究成果,不少與肺癌篩檢有關,這也顯示難以早期發現的肺癌,嚴重危及國人健康。
台北榮總肺癌腦轉移輔助系統 縮短一半等待判讀時間
以台北榮總為例,開發腦轉移瘤AI輔助診斷系統升級版,可精準辨識出腦轉移瘤病灶並計算數量、最大徑與體積等重要資,協助偵測肺癌腦轉移瘤病灶,目前已運用在胸腔內科開放AI輔助門診。
台榮胸腔部部主任陳育民表示,以往癌友接受磁振造影檢查後,必須等到半個月才能得知結果,原因在於醫師判讀不易,必須謹慎處理,現在這套系統可以縮短至少一半的等待時間,並提高診斷準確率。
肺結核影像輔助系統 20秒檢出病灶位置
此外,北醫附醫則發表「肺結節CT影像診斷輔助系統」,結合深度學習與放射圖譜演算法,能於20秒內篩檢出肺結節病灶位置、協助肺結節良惡性判斷、自動產出標準臨床處置報告。
▲副總統賴清德(右二)與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左二),共同參觀多間醫院利用健保數據庫開發醫療AI診察。(圖/衛福部健保署提供)
癌症之王胰臟癌 台大開發全球第1套AI偵測模型
台大「智慧化腦轉移腫瘤自動輪廓勾勒及效能評價系統」,建立腦轉移瘤及周圍危及器官之自動標註系統,並提供腫瘤標註結果評估。依據腦部磁振造影影像,用來預測術後遠端復發速率,適用於肺癌、乳癌等較常腦轉移的癌友。
針對癌中之王胰臟癌,台大醫院則透過健保大數據,研發出全球第1套電腦斷層影像自動辨識胰臟癌AI偵測模型,正確率高達91.1%,整合至醫學影像擷取及傳輸系統(PACS), 輔助快速診斷胰臟癌。
胰臟癌去年共2,497人死於胰臟癌,5年存活率僅7.7%,若能在腫瘤小於2公分時切除,五年存活率可提升到80%,但依照現行電腦斷層影像判讀技術,約4成被遺漏。
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廖偉智團隊開發「胰臟癌人工智慧偵測模型」,可以偵測出1公分的胰臟腫瘤,敏感度超過9成,未來將應用於診斷或健檢,可以加速判讀,提高準確度。
亞東醫院鼻咽癌自動分期系統 自動顯示分期結果
亞東醫院則開發出「鼻咽癌自動分期(T stage)之人工智慧模型」,運用頭頸部核磁共振影像建置AI模型,串接臨床流程並整合至醫療影像報告系統,自動判讀腫瘤位置以及腫瘤分期,並即時自動顯示腫瘤分期結果。
健保累積高價值巨量資料庫 協助產官學AI發展應用
健保署李伯璋署長指出,健保署累積高價值之巨量醫療數據資料庫,今天的研討會初步呈現健保資料庫開放應用,透過與產業界合作,發揮產、官、學協力綜效,進而創造AI應用的成果。
李伯璋強調,健保署未來仍秉持開放態度,在符合各項法規及相關規範的前提下,鼓勵各界有承作意願之團隊,進行資料庫的加值應用,促進國家發展及增進國民的健康與福祉,並將成果回饋全體國民。
延伸閱讀
-
病理科如何運用AI科技? 成功訓練AI揪病兆促數位轉型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235雲象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葉肇元指出,以病理科為例,使用顯微鏡判斷腫瘤是惡性還良性已長達150年歷史,許多科別都漸漸轉型,但AI運用在病理科因無法達到輔助效果,數位轉型上有很大的波折。 -
開源節流救健保!遠距醫療時機成熟? 3大優勢促商機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254自全球疫情爆發,民眾迫於防疫,遠距醫療成為看病的趨勢,在2020年更創下高達56億美金(約1667億台幣)的產值。 -
量血壓時翹腳又聊天 其實是錯的!該如何正確量血壓?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47根據衛福部2020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高血壓性疾病高居第7位,其他與高血壓相關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變等也都名列十大死因之一,由此可見高血壓對健康狀況的重要。 -
要讓醫院接受AI新科技 產品設計需以「人本」概念出發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299宏碁智醫總經理許銀雄在「數位健康產業發展關鍵趨勢論壇」上表示,在開發產品時最重要的是,要以人為本,讓產品對病人、醫師、醫院3者產生價值,才有機會談到下一步的動作。 -
AirDrop騷擾造成乘客昏倒、班機停飛 做好1動作可防範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268你聽過「AirDrop騷擾」嗎?這是近幾年在日本或歐美常看到的性騷擾手法,在台灣也層出不窮;最近卻造成班機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