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70歲女性個案,20年前曾經因頭痛、肩胛痛和胸悶就醫,結果被當成心臟病治療3個多月,仍然頭痛欲裂,醫師曾經懷疑長腦瘤,最嚴重時吃止痛藥頂多抒解10多分鐘,經常頭痛到必須靠著牆壁才行。後來確診青光眼,幸好在藥物控制下控制眼壓,假使未能即時治療,否則最嚴重恐導致失明。
視力殺手與小偷「青光眼」 睡一覺就失明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陳賢立表示,青光眼位居失明原因的第2名,亞州人罹患青光眼後有25%失明機率,閉鎖型青光眼,則是來勢洶洶、較為急性,患者可能覺得頭痛、噁心,如果沒有及時就醫,可能睡一覺起床就喪失視力。因此青光眼也被稱為「視力的殺手」或「視力的小偷」。
眼球房水排出受阻 眼壓高易發噁心嘔吐眼球劇痛
陳賢立解釋,青光眼簡單來說,就是眼壓太高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和視野不同程度的傷害;人眼水晶體前方與角膜中間,充滿了房水液,提供眼睛組織營養,正常情況下,48%至90%的房水液會從小樑網膜排出、剩下則由葡萄鞏膜排出,一旦排出管道出問題,房水液排不出去,眼壓就會增高,形成青光眼。
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醫師呂大文補充說明,正常眼壓應介於11至20毫米汞柱,眼睛每天大概分泌3.5毫升房水液,如果排出少於3.5毫升,眼壓就會增高,出現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眼球劇痛等症狀。
青光眼只能延緩視力喪失 規律用藥避免持續惡化
呂大文強調,目前青光眼的治療,只能延緩視力喪失,無法治癒,降低眼壓是唯一可以改善青光眼視野喪失的有效方法,初期患者要避免惡化,末期患者則要維持視覺功能。
呂大文補充,國防醫學院實驗室在2000年率先發現,青光眼患者的房水液中,一氧化氮含量較低,由於一氧化氮可鬆弛血管平滑肌並調整血流,因此推測可放鬆小樑網膜細胞、增加房水流出,目前青光眼較新藥品,結合舊有藥物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針對葡萄鞏膜和小樑網雙管齊下,開發出雙效眼藥水。
40歲以上有家族史 每年應定期檢查
呂大文建議,青光眼患者要依照醫囑使用藥物,並定期接受眼科醫師檢查,包括眼壓、視神經與視野追蹤,才能確保眼睛健康;而40歲以上、有青光眼家族史等高危險群,則應每年定期做眼睛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陳賢立醫師也提醒,眼壓值較高、年齡超過40歲、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視,或遠視加白內障患者,以及血壓偏低且手腳冰冷者、長期使用類固醇、眼睛受過外傷、有虹彩炎、眼內腫瘤和眼內出血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要特別小心青光眼。
延伸閱讀
-
角膜塑型恢復白天正常視力 適用大人小孩但這些人除外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331現代人長期接觸電子產品,容易用眼過度導致近視,為了矯正視力許多人會配戴眼鏡,但在日常生活中眼鏡有時會造成不便,為了解決此困擾,眼科醫師陳逸川建議,近視者可嘗試夜間睡覺時戴角膜塑型片進行矯正,白天時眼睛將可恢復正常視力。 -
低頭族也是青光眼高危險族群! 眼科醫師解析治療趨勢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672針對青光眼治療方面,最常見是使用藥物改善,朱智盟表示,目前的藥物有縮瞳劑、前列腺素催動劑、α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眼用乙型腎上腺拮抗劑、碳酸酐脢抑制劑,運用藥物來減少房水形成、增加房水排出或縮小瞳孔來降低眼壓,治療上往往不只使用1種藥物,且每天都必須點眼藥水控制,然而有些人使用藥物後仍無法將眼壓降下來,且長期使用藥物,會造成眼角膜受損,此時就會考慮採用雷射方式治療。 -
黃斑部病變補充葉黃素有效? 醫師曝「1情況」須手術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2443C科技的進步與便利性的同時,也讓眼科疾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包含近來有許多黃斑部病變的年輕患者,眼科醫師謝明宏指出,黃斑部是影響視力最重要的部位,以往常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今因為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竟也會發生在30多歲的年輕人身上,使得黃斑部病變的預防及治療需求增加。 -
眼睛經常性乾澀疲勞可能是淚水缺油脂 圖解乾眼症治療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418「在門診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有乾眼症的狀況,比例頗高。」乾眼症比較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眼睛疲勞,可能有一些發炎的症狀,例如眼睛癢、分泌物較多、有刺痛感,等外在刺激較敏感,嚴重還會造成視力模糊。侯宗昀醫師指出,除了依照指示使用人工淚液外,建議接受進一步檢查,若是瞼板腺功能異常,便可盡快接受治療。 -
「近視」是疾病!眼科醫師盤點近視控制法 對抗惡視力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476過去已經被用來控制孩童近視數10年的散瞳劑,通常是眼科醫師優先使用的治療藥物。在控制度數上,臨床調查顯示,若使用長效型高濃度散瞳劑,其放鬆孩童過度緊繃的睫狀肌,最終能使近視加深的速度控制在平均每年增加25度以下。不過副作用是常有瞳孔放大、白天會產生畏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