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癌若能早期發現,其實是較容易治癒的癌症,平均來說,第0期到第2期都有85%到100%的治癒率。(圖/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NOW健康 陳盈臻/宜蘭報導】衛福部國健署發布10大癌症統計,大腸癌持續12年排名第1位,國人無不聞大腸癌色變。72歲楊老先生因跌倒而右手脫臼送醫,在骨科醫師協助骨頭復位後,傷勢已無大礙。隔周楊老先生回門診追蹤時,醫師提醒他可以免費進行大腸癌篩檢,沒想到卻真的篩出2個初期大腸癌,所幸接受治療後,病灶已切除,讓他深感幸運。
羅東博愛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余盈輝表示,1次篩出2個大腸癌病灶,其實是非常罕見的狀況,楊老先生的腫瘤分別位於大腸的20公分與40公分處,大小為2公分及3公分,幸運的是都剛好位於大腸的左邊中下段,即乙狀結腸處,所以手術切除範圍還能控制在30公分內,若腫瘤異位就比較棘手,可能需要切除更多大腸,使剩餘的大腸功能受到影響。
楊老先生的2顆腫瘤,透過3D腹腔鏡手術切除,傷口小、疼痛減少、恢復較快,對老年人的身體負擔比較少。大腸癌若能早期發現,其實是較容易治癒的癌症,平均來說,第0期到第2期都有85%到100%的治癒率,第3期和第4期則分別有65%與20%的治癒率。楊老先生的大腸癌因為發現得早,因此只需接受手術治療,連預防性化療或放射治療都不需要,術後也只需定期回診追蹤即可。
大腸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必須仰賴定期篩檢才能找到病灶,楊老先生在接受篩檢前,沒有任何不適症狀,若不是順道接受檢查,他可能會因此錯失早期治療的時間,直到病情惡化才發現。目前國民建康署提供50至74歲的民眾,每2年接受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以透過特定容器簡單採集糞便檢體,再交回醫院,即完成檢查,建議民眾多加利用。
更多NOW健康報導
▸德國BNT新冠疫苗可望搶先全球 東洋取得台灣代理權
▸別以為擦藥止癢就好 這些潛在疾病可能讓你「皮在癢」
延伸閱讀
-
LDCT肺癌篩檢計畫7月1日啟動 肺癌高風險族群免費篩
癌症新知 / 肺癌1275衛福部的4癌篩檢,從7月1日起新增肺癌,成為5癌篩檢!衛福部國健署宣布針對肺癌家族史與重度吸菸者提供LDCT肺癌篩檢計畫,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肺癌是癌症死因首位,去年死亡9千6百多位,而篩檢能夠早期發現,對於治療相當幫助。陳時中自己有幾10年的菸齡,今日「號稱」戒菸成功。 -
遠離肝癌風險!C型肝炎並非沒病毒就沒事 追蹤更重要
癌症新知 / 肝癌1318近年來肝癌死亡率一直位居台灣癌症死亡第2名,罹患C型肝炎日後肝炎發作、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都會增加。衛福部表示,根據研究發現,平均每4名C肝病人有1人會有肝硬化,肝硬化病人每20人有1人會併發肝癌。 -
夏天遠離熱傷害! 國民健康署呼籲:熟記「3大要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3076月已進入夏天的高溫氣候,今(21)日又逢24節氣中的「夏至」,臺灣的夏天炎熱又潮濕,人若長期處在高溫環境無適當防護措施,身體可能因無法正常調節體溫,容易發生熱傷害的情形。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民眾只要熟記「熱傷害3要訣」,就可一起遠離熱傷害。 -
寶寶發育要靠它!有3成孕婦都缺乏 國健署列迷思宣導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1297維生素D是媽媽懷孕期間不可缺少的關鍵營養素之一,其有助於胎兒骨骼及牙齒健康的發育,但根據國民健康署106至108年「懷孕婦女營養狀況追蹤調查」結果,我國20歲以上懷孕婦女之維生素D缺乏的比率為30.2%。 -
免篩檢條件再放寬!確診後15天到3個月內 7類人適用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9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鑒於近期本土疫情持續嚴峻,為兼顧防疫量能與有效風險控管,並配合「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個案處置及解除隔離治療條件」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