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74歲許伯伯患有心律不整,最近聽親友推薦吃魚油好處多,可以降血壓、抗血栓、保心顧眼,讓許伯伯聽了很心動,但本身正在服用處方藥物,擔心會引起副作用,便前往台北慈濟醫院諮詢。藥師王平宇評估許伯伯服用的藥物為抗凝血類,若再補充魚油一類保健食品,恐產生加成影響,增加出血風險,遂即時衛教正確用藥觀,強化許伯伯對保健食品的認知。
9月25日是用藥安全日,近年來保健風氣盛行,民眾常抱著「有吃有保庇」、「有病治病,無病安心」的心情服用各種健康、保健食品。但市面上產品琳瑯滿目,不少民眾不清楚兩者差異,甚至在服用藥物的同時,又另外補充多種保健類食品。
王平宇說明,成為「健康食品」須有嚴格的審查標準,如:市面上部分魚油、紅麴產品等,有科學證據顯示其具生理調節及保健功效,並在產品包裝上標有健康食品標章(小綠人)及認證字號;而常見「保健食品」如:膠原蛋白、酵素等,僅做為一般食品使用,沒有實證證明其保健功效,且日常所需的營養素,民眾透過均衡飲食即可攝取,無需額外補充,因為無論是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若食用不當或服用過量,反而會危害身體健康。
▲王平宇提醒,若有服用需求應先向醫師、藥師諮詢,避免弄巧成拙,產生不良影響。(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王平宇提到,服用保健類食品前,需確定食用原因、建議攝取量,若本身為慢性疾病患者,更要清楚是否會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以免食補不成反傷身,常見易產生交互作用者如:抗凝血劑、降血脂藥物、免疫疾病藥物等:
1.抗血小板、抗血凝劑:勿自行使用魚油、銀杏、維他命E等具活血功用產品,以免導致皮下出血、胃出血、血尿、出血性腦中風等風險上升,建議先與醫師討論。
2.降血脂藥物:需避免與同樣具降血脂作用的紅麴併行服用,二者並用時如同提高藥物劑量,藥品的效果與副作用都會加強,可能導致疲倦、黃疸、肝指數上升、發燒、全身無力、肌肉痠痛、深色尿液等副作用發生機率上升。
3.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之藥物:需避免與人參、牛樟芝、靈芝等具刺激、活化免疫系統功用者併用,以免藥物治療效果下降,導致疾病加劇。
此外,高血壓與腎臟類疾病患者要避免大量食用雞精、蜆精、食補液等高鈉補給品,以免加重病情。針對許多民眾認為「只要將時間錯開就能避免交互作用」的觀念,王平宇提醒,多數藥物的作用時效為24小時,無法靠錯開時間減緩交互作用,若有服用需求應先向醫師、藥師諮詢,避免弄巧成拙,產生不良影響。
更多NOW健康報導
▸思覺失調症非不治之症! 中西合併治療妙齡女重拾人生
▸高散光近視族群拒絕惡視力 高降度角膜塑型片成新寵
延伸閱讀
-
夜間視力模糊是藍光惹的禍? 眼科醫師揪破壞視力元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042王孟祺醫師認為,最重要的不是100%過濾藍光,而是調節明暗適中,讓眼睛看得舒服不刺眼、減少不必要的光線干擾即可;反之,若光線過強且持續刺激太久,眼睛也會受到能量最強的藍光破壞。 -
誰能「輕症居家照護」?藥品該如何準備? 懶人包整理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3083本土疫情嚴峻,指揮中心宣布全國各縣市需盡快啟動「輕症居家照護」。對很多人來說,能夠不劇烈影響生活,在熟悉的地方待著是再好不過;對小朋友來說雖然不能出門玩,至少不必去陌生的地方或是躺在病床上。建議民眾須對輕症在家照護的流程稍有認識,即使確診也能淡然處之,理性養病。 -
「輕症居家照護」領藥5步驟1次搞懂 藥師親自送藥到家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431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9)日宣布1626例本土病例,同時因為到達門檻,全國都需要在1週內啟動「輕症居家照護」。這時確診者如有慢箋與其他用藥需求,社區藥局與藥師的角色變得很重要。 -
全台每4名眼疾患者就有1人乾眼症 專家提解方改善不適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250事實上,光是台灣,就有高達8成以上的人有眼睛疾病,其中將近每4人就有1人罹患乾眼症,眼睛常出現乾澀、癢、灼熱或刺痛感、甚至分泌物變多。眼科醫師警告,患有乾眼情況的人數不斷攀升,發病年齡也逐漸下降,若逐步讓乾眼症惡化,恐造成視力損傷。 -
月底日新增恐破千輕症居家照護 藥師公會拍板送藥到府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534今(12)日國內本土新增551例,指揮官陳時中預估,4月底單日新增人數恐破千,如果以南韓疫情趨勢來推估,台灣染疫總數恐在20萬人,屆時輕症在家照護,將由藥師送藥到府。藥師公會表示,推估全台3成健保藥局可提供這項服務,24小時將藥物送至患者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