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公布今(2020)年首例,國內新生兒感染李斯特菌個案,研判很可能是母親在懷孕時期,誤食遭受汙染食物,導致垂直傳染,目前感染新生兒仍在住院治療,恢復狀態良好,預計不久就能出院。另外疾管署提醒,往年開學後腸病毒疫情風險會升高,家長與學校單位一定要特別注意。
剛出生就有症狀 疾管署懷疑母體垂直感染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郭宏偉表示,李斯特菌感染個案,是1名北部8月下旬出生女嬰,個案在脫離母體後,醫護人員發現呼吸急促,趕快收治住院,同時採撿通報,確診李斯特菌感染,由於個案才剛出生,加上5至6月時,個案母親在懷孕期間曾經實用生菜沙拉與生魚片,研判母親垂直感染機會較大。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解釋,李斯特菌廣泛存在環境中,特別在泥土與水裡,很容易汙染到食物上,即便4度冷藏都沒辦法殺死病毒,一旦食物遭受汙染,就一定要加溫到70度以上才能殺死細菌,因此生鮮食品,生魚片、生菜、未滅菌處理生乳都可能遭受汙染,高風險民眾誤食就有生命危險。
新生兒感染死亡率3成以上 孕婦感染流產死胎機會高
林詠青提醒,免疫力正常一般民眾,感染李斯特菌不一定有特殊症狀,有時會出現嘔心、嘔吐、發燒等,但高風險民眾,年長者、孕婦、新生兒、免疫力低下者,就有機會出現菌血症或敗血症,死亡率高達3成以上,尤其孕婦有機會導致早產、死胎、流產,胎兒也會因母體感染,發生垂直感染,
郭宏偉補充,今年台灣李斯特菌已有97例通報確診,65歲以上患者佔57 %,新生兒累積4例,都是母親垂直感染,另外也有9例早產、流產、死產的女性感染患者。2018年疾管署將李斯特菌列入法定傳染病,累積至今約有420例確診患者,2018年共有168例,2019年共有164例。
各校本周開學 疾管署提醒小心腸病毒疫情
另一方面,本周高中職以下學校開學,往年暑假結束開學後,腸病毒疫情會有上升趨勢,雖然難得今年未有腸病毒疫情,但疾管署仍在社居中找到腸病毒EV 71型蹤跡,疾管署提醒,應加強教導學童落實正確洗手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與清潔。
疾管署強調,幼童如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落實生病不上課,以避免因與其他幼童接觸造成交叉感染。
更多NOW健康報導
▸穴位、肌肉紋理雙效刺激 中醫針灸美顏不著痕跡
▸開放美豬、美牛陳時中親上火線 強調換來台灣國際地位
延伸閱讀
-
歐洲和北美爆猴痘疫情 恐與危險性行為有關?專家回應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73全球新冠疫情尚未退去,歐洲和北美又掀起猴痘(Monkeypox)風暴,世衛組織表示,截至當地時間24日為止,接到19個非猴痘流行國家和地區通報,累積131例確診病例與106例疑似病例,目前仍被認定為「隨機事件」,可能跟西班牙與比利時兩場大規模派對中的危險性行為有關。 -
確診孕婦生下健康男嬰! 恩主公醫院增設產婦專責病房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1364恩主公醫院醫護團隊現已設置產婦專責病房,配有胎心音監測器、血壓計、分娩台與新生兒處理台等等產房需有的完整設備,希望能在疫情嚴峻之際,讓每一位孕產婦能安心地分娩,讓寶寶能安全地出生。 -
女童發燒口臭吃不下飯 牙齦紅腫潰瘍確診疱疹性齦口炎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285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疱疹性齦口炎主要是由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好發於5個月到5歲的孩童,其他年齡層也可能感染,是經由接觸到含有病毒的體液傳染。 -
歐美及大洋洲爆發87例猴痘確診! 疾管署示警3大症狀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70疾管署指出,過去猴痘疫情多發生於西部及中部非洲地區,其他國家偶發零星的境外移入病例,而今年與以往不同,迄今除剛果民主共和國、奈及利亞、中非共和國等仍持續報告病例外,包括:比利時、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典、美國、加拿大及澳洲等國陸續報告1至3例病例。 -
520疾管署邀民眾響應愛滋篩檢 守護親密愛人再抽大獎
兩性關係 / 愛滋病防治1259今日恰逢5月20日,520諧音「我愛你」,許多民眾會選擇在今天向伴侶或喜歡的人表達愛意,疾病管制署也趁此公開宣傳,守護自己與伴侶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做愛滋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