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人有1位高血壓 部分吃藥仍難控制這方法可改善

2440
王澍清 報導
高血壓
▲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內科林柏霖醫師表示,雖然藥物控制血壓也有良好的成效,但由於藥物較難24小時維持藥效,而導管治療則可以克服這樣的問題。(圖/ingimage)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根據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指出,成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5.82%,平均4位就有1位患有高血壓的問題。高血壓衛教觀念推廣多年,即使近7成患者皆了解自身有高血壓的問題,但平均控制率不到5成,代表血壓控制仍有進步空間。血壓若無法穩定,恐導致患者心血管疾病、腎病變,甚至死亡。


過去高血壓導管治療多用於使用3種藥物仍難以控制血壓的難治型高血壓患者,台灣高血壓學會王宗道理事長指出,其實高血壓導管治療,除了難治型高血壓患者外,以下4種患者也適用高血壓導管治療,分別為:


(1)已併發器官受損患者。
(2)用藥服從性差。
(3)服藥有副作用。
(4)次發性高血壓治療血壓仍不可控制的患者。


若符合以上任何1個情況,醫師與病人間可相互討論,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台灣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也證實,患者接受導管治療後血壓能穩定控制且降壓成效良好,有些患者甚至可擺脫服藥。


按時服藥來控制血壓是不可或缺的,但部分患者在藥物治療上面臨血壓難以控制的困難,原因包含藥物的副作用、使患者體重過重或疾病本身為難治型高血壓等。王宗道理事長解釋,腎臟在血壓調控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高血壓導管治療可以透過調控交感神經活性,達到控制血壓目的。據目前臨床經驗,高血壓導管治療的療程僅1至1.5小時,且因為是微創治療,因此患者不需擔心傷口的問題,隔天即可出院。


今年3月在美國心臟學院年會上公布並刊登於國際權威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最新高血壓導管治療臨床研究顯示,在未服用任何藥物的條件下,患者診間測量血壓平均下降9.2毫米汞柱,24小時動態血壓平均降低4.2汞柱,且可使患者日常血壓保持穩定。療程後也沒有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證實導管治療的安全性。


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內科林柏霖醫師表示,雖然藥物控制血壓也有良好的成效,但由於藥物在體內會被代謝,較難24小時維持藥效,而導管治療則可以克服這樣的問題。醫師進一步表示,據歐洲高血壓治療指引,患者診間血壓只要降低約10毫米汞柱,即可降低20%心血管疾病發生率、30%中風發生率與40%的心衰竭的發生率,進而提升自身健康。


林柏霖醫師分享,曾收治1位61歲的高血壓患者羅先生,同時本身也患有第2型糖尿病,先前即使每日服用許多藥物也難以穩定控制血壓,近年在醫師建議與討論後,最終決定接受高血壓導管治療,血壓獲得穩定控制外,生活品質也獲得改善。全台已執行約250例的高血壓導管治療,根據台灣研究數據顯示部分患者的降壓效果甚至達到了20至30毫米汞柱,藥物服用相較之前減少,甚至出現免服藥的情況。


王宗道理事長提醒,高血壓的治療是需要長期抗戰的,除了生活習慣的改變,也需要遵從醫師叮囑穩定用藥,若發現對於血壓長期難以控制或服用藥物會有副作用,需要立即回診與醫師討論,避免對健康帶來危害。


更多NOW健康報導
▸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提升大腸鏡偵測率清腸要徹底 檢查前3天應採低渣飲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