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終結者》亞裔班底驟逝 腦血管瘤無聲殺手奪命

2618
陳敬哲 報導
Grant Imahara
▲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亞裔班底底格蘭今原(Grant Imahara)因動脈瘤驟世。(圖/截取自Grant Imahara推特)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Discovery頻道全球知名節目《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日前亞裔班底格蘭今原(Grant Imahara),年僅49歲就因腦動脈瘤驟世,所有影迷一片譁然;事實上,腦動脈瘤在40至50歲正是好發年紀,平時無聲無息,一有狀況恐怕就會危及身命,除藉由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外,控制血壓也能降低相關風險。


腦動脈瘤患者平時有輕微症狀 僅占4分之1


北醫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羅文政表示,腦動脈瘤平時不會有明顯症狀,約4分之1患者平時會有些微頭痛,或視神經受到壓迫發生眼球歪斜,然而大部分出現腦血管瘤患者沒有特別不舒服,一旦腦血管瘤發生破裂,腦內就會大量出血,大多伴隨著劇烈頭痛,臨床上能觀察到蜘蛛膜下腔有血液徵兆。


腦動脈瘤發生過程羅文政解釋,動脈血流快速血壓也高,當血管壁出現1個小缺口,血液不斷往小缺口衝擊,缺口不但會變大外,血管壁也會因血液壓力出現類似氣球的異常空間,血液不斷往內部竄流,隨著時間拉長,血管壁異常突起慢慢變大,病兆處血管壁也會拉長變薄,破裂風險大增很容易發生腦出血。


一旦破裂恐怕立即損害生命 及早檢查導管手術能治療


羅文政提醒,腦血管瘤雖然致命性高,但平時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如果要早期發現治療,大部分都要依靠健康檢查,掃描腦部血管成像時才能發現,治療腦動脈瘤必須仰賴手術,但開顱手術風險非常高,目前已經有類似心導管手術,在股動脈等處放入微型導管,延伸至大腦病兆處執行手術。


羅文政說明,經評估確認腦血管瘤病患可以使用導管手術,會利用導管在動脈缺口上放置填補物,阻斷血液往血管瘤沖刷,但假使缺口太大,填補物無法完全承受血液衝擊,有可能脫離放置部位,到腦血管其他地方變成血栓,反而有引起阻塞性中風危險,因此血管瘤太大恐怕仍需要傳統手術治療。


羅文政也說,在約1990年前,腦動脈瘤手術都採用開顱方式治療,把病患頭骨切開,找到病兆處,利用金屬夾等方式,把腦動脈瘤去除,但由於開顱具有一定風險,也可能對腦部產生傷害,目前動脈瘤治療大部分多用導管方式處理,但動脈瘤太大或經評估不適合,就仍然需要開顱方式處置。


高血壓與遺傳高危險因子 健康檢查趁早發現好方法


羅文政補充,目前發現最主要的發生原因,大致上與高血壓與遺傳相關性較高,糖尿病則可能有一些關係,但相關性沒有那麼大,如果血壓超過標準,一定要想辦法控制好,如果安排健康檢查,預算比較充裕的情況下,最好安排腦部檢查,有助於提前找到腦動脈瘤,越早發現治療,除手術風險降低外,效用也能最好。


更多NOW健康報導
▸改變肌齡「逆」時鐘 電波vs.音波有何不同?
▸輸卵管結紮後還想懷孕? 微創重建再現「生」機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