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高齡者因為牙口不好、吞嚥困難,若食物過大或者難咀嚼,恐造成氣管遭哽塞而有致命危險。1名78歲王姓老翁在家食用紅龜粿時,噎住而呼吸出現困難,家人緊急撥打119求救,台中市政府消防局第4救災救護大隊梧棲分隊接獲報案後,立即出動人車前往報案地點。
到達現場發現老翁已倒臥客廳地板上,意識昏迷呼吸緩慢有異音,詢問家屬表示患者為吃東西噎到所致,現場救援的梧棲分隊高級救護技術員蔡効佟與中級救護技術員林振弘研判老翁為重度異物哽塞,造成氣管堵塞而呼吸困難,立即使用喉頭鏡搭配異物鉗取物,成功為患者取出多塊「紅龜粿」。
患者雖然排除異物並呼吸道暢通,但仍意識昏迷,因此在救護車上持續給予患者氧氣治療與建立口咽呼吸道及生命徵象監測,5分鐘內就將患者送抵童綜合醫院急診室。
醫院急診室接獲患者並進行相關檢查,確認患者異物已完全於氣管取出,處置後送至加護病房進行氣管內插管合併呼吸器使用,但因食物進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經胸腔內科林彥甫醫師調整呼吸器進行呼吸治療與排痰肺部物理治療,合併抗生素使用,加護病房照護10多天後轉普通病房再住院3天即康復出院返家。
童綜合醫院胸腔內科林彥甫醫師表示,吸入性肺炎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肺炎疾病,因為老化導致吞嚥功能與咳嗽反射衰退、抵抗力下降等,因此容易導致食物等異物進入呼吸道,造成肺部遭細菌感染而損傷,進而通氣功能受損而呼吸衰竭,嚴重則會危及生命。
林彥甫醫師呼籲,老人家咀嚼能力不佳、吞嚥功能退化,屬於誤食異物的高危險群,進食時要注意細嚼慢嚥,若食用糯米製品時,更要切成小塊來吃,避免難咬碎而噎到。
童綜合醫院急診部緊急救護科黃泰霖主任指出,王姓老翁能夠救回一命,多虧了救護大隊2位技術員所做的完善處置,立即判斷原因後使用喉頭鏡搭配異物鉗來將紅龜粿取出,讓呼吸道暢通而避免腦部缺氧或呼吸停止的發生;後續再交由醫院醫療團隊進行適切治療,接力救命之下,才能夠讓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異物哽塞患者,黃金時間只有4至6分鐘,幸好此次派援的高級救護技術員蔡効佟,受過1,280小時的專業訓練,才能臨危不亂並冷靜迅速的處理,將老翁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
延伸閱讀
-
確診者分流收治原則再放寬 這幾種情況可以採居家照護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07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1)日表示,因國內社區疫情持續擴大,確診病例遽增,並因應各縣市啟動居家照護,即日起取消居家照護同住者健康條件限制,並依COVID-19確診者病症程度,調整分流收治原則。 -
打完第3劑胸痛忍5天險沒命! 就醫檢查確診嚴重肋膜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153這次的恐怖經歷讓劉先生不禁懷疑,前2劑新冠肺炎疫苗都沒有副作用,是否因為打第3劑疫苗的關係才引發的?他心有餘悸地分享,一開始出現「右側胸痛」並不以為意,以為是莫德納疫苗的副作用,胸痛像是被車子輾壓過的感覺,心想應該是施打疫苗後的副作用,先在附近診所拿止痛藥。服藥後胸痛仍未改善,持續忍耐到第5天,劉先生受不了疼痛加劇,開始擔心會不會是心肌炎,於是至烏日林新醫院檢查。 -
肺癌為10大癌症死亡率第1名 肺癌中「癌王」非它莫屬
癌症新知 / 肺癌1474彰化1名57歲的陳先生從事庭園造景工作,菸齡30年,菸癮最大時1天可以抽到3包菸,起初有喘不停、完全沒有聲音的症狀。於別家醫院接受氣喘治療2年多,都沒有太大的改善,沒想到卻意外被宣判小細胞肺癌末期,左上肺的腫瘤合併多處淋巴腺轉移,僅剩4個月的生命。 -
疫情長輩不敢外出恐成癡呆? 銀髮族心理健康不容忽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1516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賴德仁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長期就醫的患者因害怕被感染,而不願到醫院就診,除此之外,關於有長者施打後不幸身亡的報導會讓不少長者對施打疫苗感到恐懼及焦慮,更不敢外出,進而影響情緒及睡眠狀況,因長期缺乏刺激使得認知功能下降。 -
身材高瘦可能有病在身不自知 原發性氣胸恐悄悄找上門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508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謝逸安表示,氣胸是因為肺臟的肺泡破裂,使空氣透過破口進入肋膜腔內,造成肺臟被空氣壓迫,出現部分或完全塌陷;氣胸又可分為自發性氣胸和外傷性氣胸,其中自發性氣胸依據是否有肺部病史又區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的發生率為每10萬人中有9人,85%在40歲以下,多是瘦高男性,如身高182公分、體重63公斤的簡先生便屬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