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新增驗4次才確診! 病毒是否散布社區看4關鍵

2291
陳敬哲 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437例在家隔離期滿,因流鼻水主動通報,經4次採檢才確診。(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境外移入新增1例確診個案(第437例)。是30多歲的女性,1月30日前往美國就學,4月9日從美國回國,入境時無症狀原列居家檢疫,因同班機乘客確診(第383例、第384例)改列居家隔離,解除限制後3天,聯繫衛生單位說有疑似症狀,檢驗4次才確診,目前無症狀正在隔離治療中,疫調判定沒有密切接觸者。


隔離完流鼻水主動通報 研判美國感染機會較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437例居家隔離期間在4月15日有出現流鼻水症狀,但當時認為可能因切洋蔥或過敏引起,沒有特別通報,可能因有醫療背景(未執業)較警覺,27日主動聯繫衛生單位,有流鼻水與鼻塞症狀,安排採檢發現弱陽性,分別在4月30日、5月1日與2日再採檢,今日才確診。


莊人祥補充,第437例居家檢疫/隔離期間,自己在家居住,4月24日解除限制到4月27日,幾乎也都在家,有自己開車外出採買,但全程配戴口罩,因此疫調判定沒有密切接觸者,並且入境就直接居家檢疫,沒有接觸外界,研判應該在境外就接觸病毒,不能完全排除在機上感染,但在美國本土的機會較大。


無症狀患者不需特別治療 仰賴免疫力自行消除病毒


新冠肺炎出現許多無症狀或極輕症狀感染者,隔離時用什麼方式治療?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新冠無症狀感染在負壓病房中,基本上不需要特別治療,就是等待免疫力去除體內新冠病毒,目前有部分醫院正在實驗奎寧類藥物,確認是否加快病毒排出,才會使用奎寧類藥物給無症狀患者。


病毒量、症狀輕重、活動範圍、口罩 病毒是否散布社區4關鍵


第437例出現,顯示解除隔離仍然有一定風險,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呼籲,日前已宣布居家檢疫/隔離者,解除隔離仍需自主健康管理7天,同時加強掌握管理期間的健康狀況,將藉由雙向簡訊關懷提醒,如有疑似症狀可透過簡訊通報,由衛生單位協助安排就醫,以降低疫情於社區傳播的風險。


張上淳強調,感染者要散布病毒到社區,首先最重要就是身體攜帶的病毒量,如果病毒量不多,自然病毒擴散到的環境也就少;再來也要看病症嚴重與否,咳嗽打噴嚏頻不頻繁,如果無症狀都沒有,飛沫發生機率也低,同時也要看感染者的活動範圍,有沒有配戴口罩與良好衛生習慣,做的好也能降低病毒散布機會。


張上淳補充,台灣此次疫情能夠控制好,大家戴上口罩的行為非常關鍵,歐美地區民眾以往是有生病才有戴口罩的習慣,因此戴口罩很容易被標籤化。然而在台灣每個人都戴口罩,首先就去除標籤化問題,再來不論感染者與一般人,彼此都能互相保持安全,成功阻擋疫情擴散,讓台灣社區非常安全。


陳時中再強調防疫新生活 開放邊境仍太遠沒想到


另一方面,陳時中近期不斷強調防疫新生活,呼籲一定要維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不要人擠人的習慣。在有條件的狀況下,逐漸開放室外體育與藝文活動,但部分地方政府認為時機未到,陳時中也說,相關指引是給地方政府建議,至於能不能做到,有人力物力的話可以管理開放,但仍然需要地方政府自行評估。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預測,全球新冠肺炎可能在6月底走到峰底,部分民眾也在關注,有沒有可能在7月與8月時,指揮中心開放部分區域邊境管制,陳時中強調,目前沒有想這麼遠,是否能夠開放邊境,要看各國疫情而定,目前沒有相關討論與想法,至於目前仍在境外的外籍與陸籍學生能否入境,也要看各國疫情。


疫情詐騙開啟! 收到疾管署電郵先打1922確認


除此之外,指揮中心陸續接獲民眾陸續反映,收到以疾管署名義(notices@cdc.gov.tw)名義發送電子郵件,主旨為「台湾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最终通知」,以簡體字呈現「您所在地區有3例確診的COVID-19病例,其中一名患者在過去14天中將您列為她的身體接觸者之一……」等內容,並有附加檔案。


陳時中強調,該郵件是惡意社交工程信件(俗稱釣魚信件或詐騙信件),以簡體字呈現「您所在地區有3例確診的COVID-19病例,其中一名患者在過去14天中將您列為她的身體接觸者之一……」等內容,並有附加檔案,欺騙人打開安裝不當程式,如果收到任何防疫相關信件,一定要打電話給1922防疫電話確認。


指揮中心呼籲,流行疫情或防治措施等相關資訊,都會透過政府官方網站或官方社群對外公布,民眾接獲來源不明或未經證實的疫情資訊時,應先查證內容是否屬實,切勿隨意散播、轉傳,避免觸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最高可罰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台幣300萬元罰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強調,近來接獲民眾申訴冒用疾管署詐騙信件,民眾切勿相信。(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天氣轉熱是否降低新冠病毒活性? 張上淳:不可大意
身陷火場如何逃出「生」路? 打火哥教你火災求生術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